2008年7月5日星期六

TD-SCDMA正传

1998年6月30日,是ITU向各国征求RTT建议(第三代移动通信无线传输技术)的截止日,因为谁也不愿意让自己的提案提前暴露,所以几乎所有提出提案的国家都憋着劲,在最后一刻之前把才提案递交到国际电联.
那一天,ITU-R共收到来自美国、中国、日本、韩国以及欧洲一些国家提交的16个提案,美国、欧洲的国家以及日本的提案占了绝对多数,而我国仅有一个提案,即TD-SCDMA提案,正是这个惟一的提案把没有防备的各国巨头企业弄了个措手不及.



而当时,WCDMA和cdma2000“打得正欢”。

WCDMA的发起者主要是欧洲和日本标准化组织和厂商,因为WCDMA继承了第二代移动通信 体制GSM标准化程度高和开放性好的特点,比其他标准都进展顺利,网络运营商可以通过在GSM网络上引入GPRS网络设备和新业务,培育数据业务消费群 体,逐步过渡到3G。所以在1998年1月,欧洲电信标准化组织——欧洲通信标准协会特别移动部(ETSI SMG)就采纳了一项WCDMA标准提案。与WCDMA交战的另一方,cdma2000,是美国向ITU-T提出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空中接口标准的建议,发 起者是美国和韩国两大CDMA大国,cdma2000随即与WCDMA成为集中争论的3G标准两大热门选手。

TD-SCDMA一出现,让很多国家一时感到莫名其妙,也打破了国际电联原本有意只设立一个国际3G标准的意图。

在通信标准领域上几乎一片空白的中国,怎么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提出自己的标准?

TD-SCDMA前身SCDMA

李世鹤,TD-SCDMA技术的“灵魂人物”。从结缘SCDMA,到将SCDMA促成TD-SCDMA技术提案并送上国际电联3G标准征集台,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994年,当时任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的李世鹤,得知原来在一起工作过、后来到美国留学取得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的陈卫,和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执教的徐广涵,合作开发出一种基于智能天线的无线通信系统。

智能天线在当时是一种非常前卫的技术,在无线通信的用户容量、覆盖距离、节约成本上都很有优 势,但技术上还比较粗糙,在民用通信上用得很少。此外,为了开发新系统,陈卫和徐广涵还开发出来另一个核心技术:上行同步技术。由这些新技术组成的新系统 被命名为SCDMA(同步码分多址,我们后来称之为大灵通)。为了推广SCDMA技术,两人自掏腰包成立了Cwill合资公司。

李世鹤当时正在研究美国的CDMA技术,当陈卫和徐广涵把这个技术介绍给李世鹤时,他敏锐地感觉到了SCDMA在无线传输上是个极具潜力的技术。

夏日炎炎的六月,李世鹤和陈卫、徐广涵在一间闷热屋子里整整探讨了三天,三天里三个人的想法碰撞出了不少技术上的新火花,让三人都激动不已。

李世鹤觉得,这技术有戏!当即确定了利用时分双工模式,即“TDD”这个关键模式。

随后的1995年,李世鹤随当时任邮电部科技司司长的周寰,和部分国内通信专家一同到美国考 察无线通信技术时,积极地向周寰引荐了这个技术。在德克萨斯大学一间教室里,他们把同步CDMA技术和智能天线详细地演示给周寰看,周寰在仔细了解 SCDMA后,当即表示,这个技术好!回国后就开始张罗SCDMA在国内的应用。

经过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后来的大唐集团)和Cwill公司双方多次洽谈,1995年11 月,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和Cwill公司合资成立了信威公司,李世鹤任董事长,陈卫任总经理。紧接着,SCDMA被列入“九五”科技攻关计划,得到 1500万元的资助,还得到国家计委的1000万元资助。

被李世鹤和周寰看好的SCDMA技术,成了后来TD-SCDMA的雏形。

TD-SCDMA:在零经验上赌一把

1997年4月,国际电信联盟向全世界各国发出了征集函,征集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确定了IMT-2000标准的基本要求,并制定了详细的IMT-2000 RTT形成的时间表和步骤,要求全部提案在1998年6月30日之前提交到国际电联。

中国当时接到征集函后,就有了好几次关于“中国要不要做、究竟怎么做”的集中讨论。由于当时还没有自己3G标准准备,中国决定成立3G无线传输技术评估协调组,就算没

有中国自己的标准,也可以通过评估工组参与国际3G标准的活动,对其他国家提出的3G标准予以评估,并借此机会获得更多与新技术“亲密接触”的机会!

同年7月底,由李金清、曹淑敏、李默芳、丁怀远、沈少艾等一批无线通信领域权威专家组成的3G无线传输技术评估协调组正式成立,并在国际电联进行了注册,成为国际上第11个评估组。

年轻的曹淑敏,当时任电信传输研究所副所长,她在评估组成立4个月后扛起了评估组组长的“重担”。

10月初,曹淑敏和当时在原中国电信移动局工作的李默芳到欧洲考察3G情况,并作为中国代表第一次参加了欧洲的ETSI(欧洲标准化组织)会议,这次会议,不仅让曹淑敏和李默芳获知了好多欧洲标准的新进展,更让她俩深有感慨。

“当时谁也没有奢望中国可以提交自己的候选技术,因为我们心里都没有底,甚至没有什么头绪 ”,曹淑敏坦言当时的压力,“可以想象,1997年的时候,中国在移动通信领域经验是一片空白,华为、中兴当时也主要是生产程控交换机设备,在移动通信上 也没有任何经验。但是我们也不想就此放弃,毕竟每一个标准背后,都是一个国家的利益。”

回忆起那一段经历,李默芳说她“当时特别着急”。各国开始准备提交待选标准时,中国待选的标准是:无。“我们也不认为中国一定要有一个完整的标准,但是有了自己的标准以后,我们就可以多少摆脱一些被动的地位,可以获得更多的主动权啊!”她说。

在评估组开始积极地与国外的公司进行交流,想了解他们的3G技术做得怎么样时,一个颇有意思的场面出现了:欧洲的WCDMA、TD-CDMA两个派系、日本的派系、美国的派系,大家都来借机拉拢中国,因为看到中国市场大,几乎每一个派系都来说服中国加入到他们当中去。

这个时候,中国也开始思考自己的战略问题:到底自己该怎么做。那段时间,曹淑敏和部领导、专 家进行了大量的交流,开了大大小小无数个会,了解各个国家、各个企业的意图,进而感觉,中国虽然实力很弱,但是也有些零星的技术,很多高校、科研院所的人 都很有想法,要不要集中起来进行一次评估?给我们自己一次机会?

要!于是,有了后来影响中国3G决策的“香山会议”。

香山会议十天前,周寰找到李世鹤,商讨是否能在两人之前一直看好的SCDMA技术上形成一个满足3G要求的框架,如果能通过专家评估,就做下去。李世鹤感到肩上一下子承担了一个巨大的任务。

在SCDMA技术上搞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框架,就好比“让固定的设备动起来”,周寰提出了这个大胆的想法!

后来周寰回忆这一段经历时笑着说:“那是在很秘密的、没有别人的场合下说的,因为这个一旦做不好要弄出笑话来!当时我就找了一些人来讨论,看能不能实现,如果能,就做成TD-SCDMA。”

香山会议:中国3G标准诞生里程碑

1998年1月,离ITU规定的提案截止日期只剩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ITU的期限而言,已经是迟得不能再迟的时候了。在3G技术评估小组的建议下,邮电部与科技部组织了三天的香山会议,让业界专家为中国3G命运出谋划策。

会前,对最终中国能否有自己的3G标准,很多人心里并没有底。

曹淑敏在会上代表评估组传达了ITU征集3G方案的时间要求及与提候选标准有关的事宜,她介 绍说:“ITU为了最广泛地集中世界各国科研界的智慧,给各成员国无偿提供了模拟软件,该软件可以设定通信容量、运动速度、干扰、基站功率、终端发射功率 等移动通信的要素,为判断某一项技术是否合乎第三代移动通信的要求提供了最大的方便,在座的各位专家只要有创造性的技术,都可以使用这个软件在计算机上进 行检测。”

在中国科技大学朱近康、北京邮电大学张平、东南大学游肖虎等专家和科研院所代表发表了一些新见解和研究成果后,徐广涵以“科学技术研究院的高级顾问”的身份,代表邮电科学技术研究院介绍了以SCDMA为基础构建3G标准框架的设想。

李世鹤总结说:“我们这个方案最大的突破,是我们依据的不仅仅是实验室的东西,而是已经做成了活生生的产品,我们在重庆已经建成了SCDMA试验网,通过了邮电部的验收。在它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一些扩展,完全可以满足ITU对TDD方式的要求。”

这个设想立刻成为了专家们集中讨论的热点。

“想不到我国专家对移动通信技术还有这么多创新性的研究!”

“能不能组织起来大家一起提一个标准?”

“这个方案是有点新意。不过,ITU要统一全球标准,有欧美在前面,就算我们能提一个标准,不也是白提吗?”

“做标准可不是纸上谈兵,我们国家从来没有做过标准,没有任何经验,单是那几百页纸的英文文本,谁来写?连怎么开头我们恐怕都不知道!”

专家们发表了种种感想,但总的气氛是鼓舞加怀疑。有希望提出标准固然可喜,但被采纳的可能究 竟有多大,谁也不知道。欧、日、美的标准互不相让是事实,但看起来似乎怎么也轮不到中国。WCDMA、cdma2000都已经研究10年了,我们还是白纸 一张!退一万步说,就算因为ITU难以摆平这些国际巨头,决定既不用欧洲的,也不用美国的,难道就会用中国的标准吗?那些国际巨头财大气粗,做WCDMA 的几个公司销售量加起来比整个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还多,我们拼得过人家吗?

第三天的会议规模小了很多,参加者是邮电部科技委和评估组成员,会议的重点就是讨论:是否向 国际电联提交TD-SCDMA技术。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杨毅刚说明了研究院在3G标准上的“最高目标”与“最低目标”。所谓“最高目标”,就是提出 完整的第三代的标准提案;所谓“最低目标”,就是努力将大唐的某些关键技术放到WCDMA或者西门子TD-CDMA上去。大家都感到,如果走“最低目标 ”,支持欧洲TDD提案对中国更有利,原因有二:其一,该提案与中国的主流2G标准GSM比较接近;其二,该技术与SCDMA比较接近。

有专家提出,李世鹤提出的方案还只是一个非常粗线条的东西,技术上也还值得推敲,离ITU的要求恐怕还比较远。也有专家认为,能提标准当然是个好事,问题是,现在TG81要的是一个全球的标准,你让大家提,中国能够提出一个能让所有发达国家接受的全球标准吗?

邮电部科技委的老领导宋直元说:“当然不可能!我是电联的顾问,我知道这些人都是为了市场利益,所谓讨论技术实际上是为了市场,就算你的标准再好,他们也不会用你的。问题是这是一个机遇,我们如果有这个技术积累,为什么不提呢?”

李世鹤狠狠吸了几口烟,随手把烟掐灭在烟灰缸里的时候,烟灰缸里已经堆成一个小山了。

“我认为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机遇,一个在技术上摆脱国外控制的机遇。我们搞SCDMA,目的不也是如此吗?不是我个人要拿多少钱,要得到多少好处,是要让我们在国际上有立足之地。现在,这个机会来了,我们很珍惜。当然,我知道,它的难度不亚于当初造原子弹。”他说。

“我插一句,即使不能成功,我个人认为,我们也没有什么损失,至少我们可以积累一些与国际对手打交道的经验。”说话的是曹淑敏。

大家将目光转向宋老。

“我并不奢望将来全世界都统一到我们国家提出的标准上去,这是个幻想。大家提出了一些疑问, 这并没错。不过,什么事都有第一次,我赞成研究院提标准,一定要提,中国移动通信到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结果也可能不行,不行我们也会有一些国际方面的交 流,你们不要有太多压力,不行可以退回来。还剩下6个月时间,拿得出来就上,拿不出来也没有关系!”宋老一锤定音。

一个谣言说中国要提交一个技术

香山会议为TD-SCDMA打通了道路。此时,离提交3G标准的最后时限只剩下几个月的时间了。

底子薄,人手少,时间紧,是李世鹤感到最头疼的事情。

当时几乎没有人在3G标准上有开发经验,SCDMA又是从信威公司出来的,所以李世鹤

带着信威的一群年轻人开始了“三郎拼命”的日子。

此时,美国Cwill公司由于考虑利益问题,不愿意在TD-SCDMA上投入更大精力,给李世鹤一个不小的打击。随后大唐集团紧急采取措施,由集团中央研究院把信威的SCDMA团队召集过来,由李世鹤带头,继续抓紧时间对整个TD-SCDMA技术进行完善。

由于没有经验,连标准提案的技术格式应该是什么样,很多人都不知道。

那几个月,TD-SCDMA开发团队的人几乎没有半夜之前回家的。“甚至很多出租车都整夜在我们楼下趴活”,一个研发人员形容当时的“战况”。

电信研究院传输所也围绕标准能否成形开了很多的会,据说“争论很激烈”。为了在短时间内让标 准成形,大唐希望持最核心的智能天线技术标准,利用和其他标准进行“嫁接”的方式,融合成一个完整的标准体系。经过对欧洲的三大电信厂商爱立信、诺基亚和 西门子的比较,选择了与同样使用TDD标准的西门子进行合作,利用西门子先进的计算机仿真系统,TD-SCDMA大大加快了开发进度。

最初几十页、后来几百页的纯英文提案,写的还是一个摸索出来的技术,难度可想而知,3个月后,硬是被这个团队完成了。

1998年4月,李世鹤将TD-SCDMA技术指标框架提交到评估组。尽管还是一份不成熟的 框架,但他解释说,这种技术的优势是不需要对称频段,可以见缝插针,灵活方便地规划使用日益紧张的频谱资源。此外,还可以灵活设置上下行业务占用时间,最 大限度地利用带宽和系统资源,非常适合未来数据业务的需求。

评估组开始了对这个方案的紧张的评估工作。

“当时很多人对中国提出来的这个技术,到底能不能满足国际的要求,还是打着问号的,而且当时 这个技术方案很粗糙,不是一个很细致很完整的计划,还有很多的技术问题,但是我们基本以它为基础了,如果它能通过评估,国内认为可以提交,我们就提交,至 少我们有一个可能提交的东西了,所以后期的工作就很紧张。”曹淑敏现在回想起那段日子,还是“非常紧迫”的感觉。

离6月30日那天越来越近。因为此前通过参加国际电联的很多活动,中国的代表与很多国家的代表都建立了不错的关系,截止日前两天,日本一位负责3G方案的人,给曹淑敏发邮件说他“听到了一个谣言,说中国要提交一个标准!”

曹淑敏给他回信说:“这不是谣言,是真的,我们是要提交一个标准。”

TD-SCDMA险些错过历史机会

经改几次修改TD-SCDMA标准方案在6月20号形成。问题又来了:如果用信威的名义提交给国际电联,不符合要求,因为信威不是ITU的成员,只有成员才有资格提交,最后邮电部决定以CATT的名义,加上“邮电部”,来提交给国际电联。

为了慎重起见,周寰决定在TD-SCDM标准提案上找三个部长签字。因为当时原部长吴基传出差,三个副部长都签字完后已经是6月29日,随即TD-SCDMA提案从信威公司被传真到

了日内瓦ITU总部。

传真一传过去之后,李世鹤松了一大口气,对杨毅刚说:“总算搞定了!”。大家都非常高兴,终于在截至日之前提交上去了!

第二天,李世鹤、杨毅刚等人在院里开工作会,突然接到赵厚麟从国际电联打来的电话。

赵厚麟当时在标准局工作,他看到中国第一次提出国际标准非常高兴,接到TD-SCDMA提案就迫不及待地看了一遍,一看,糟了,发现传过去的版本上,起草单位写着信威公司,而信威公司不是ITU的成员不能作为提交单位!

赵厚麟三步并两步奔到办公室开始打电话,时间已经是北京30日的下午3点了,杨毅刚接到电话后,吃惊之余马上找到李世鹤,说:“是不是发错了,提交单位还写的是信威公司!”

李世鹤一听,赶紧查看,发现把错误的版本提交上去了。趁着中国和美国有几个小时时差,赶紧又传了一份正确的提案。

一阵忙乱之后,正确的TD-SCDMA版本在最后时限之前传到了ITU总部,在场所有人都急出了一身汗。

日内瓦时间6月30日,ITU共收到来自中国、美国、日本、韩国以及欧洲一些国家提交的16个提案,包括中国的TD-SCDMA标准。

短短的6个月,无数个研发人员倾注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的心血和精力,将中国提案送上了国际电联。

谈及那一天,李默芳激动地用了好几个“太不容易了”、“太不容易了”,并两度感动地掉下眼泪。

“知识产权说到底,是自主开发的技术,那才是一切的根本。标准都可以折中,但是你要是连这个 根本都没有,你拿什么跟人家折中?我们国家一直没有自己的标准,很多人都快失去信心了,这时候李世鹤他们站出来了。当时只有几个月的时间,我觉得真的是很 不容易,他们在那么几个月的时间里,把SCDMA的一些技术形成了一个标准,在6月30号把它交到了电联,这确实是一个突破,我有时候说,哪怕它有这点不 完善那点不完善,就因为这是个奇迹,我也要支持他!”李默芳感慨地说。

围绕TD-SCDMA的交锋

中国标准被提出,一石激起千层浪。

很多国家都没想到在原有的几大标准外又杀出了一个标准,而且是来自此前在标准领域没有任何建树的中国。

当时全球共提交了16个候选方案,据说最初国际电信联盟是希望只选择一个标准,

但WCDMA和cdma2000两大阵营在标准上的激烈争夺,最终形成了IMT2000系列标准的局面。而两大阵营对TD-SCDMA的打压,更多的目的也是为了各自的经济利益。

移动巨头们在华的计划将被打乱了,因为他们此前一直致力于发展WCDMA和 cdma2000,TD-SCDMA对他们来说都不是一个好消息,不管他们将来向不向TD-SCDMA投资,中国对TD-SCDMA的支持都会加大他们的 3G成本甚至面临被清出中国3G市场的危险。很多企业提出“中国提出的标准是攒出来的,没有很强的竞争力”的说法,据说,美国的一个标准化组织秘密联系欧 日,相互达成协定,企图提案废除TD-SCDMA。

就在周寰出访欧洲的时候,也听说欧洲要“枪毙”中国的技术,回国后周寰向部里报告了这些不利 消息。在关键时刻,部领导把几乎全部国际巨头公司的高层请到一起开了会,明确地传递给众多的国际巨头企业一个信号:就算国际上不接纳TD-SCDMA,中 国也要自己做TD-SCDMA!

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也表示,只要中国的技术设备一出,我们必定采用中国的!中国的强硬态度,引起了国际上很大的震动。

中国的强硬态度多少刺激了围攻TD-SCDMA的国家和他们的企业,TD-SCDMA的紧张处境稍缓和了一些。但与其他两大标准相比,TD-SCDMA一面要抓紧时间完善技术体制,一面要凭借单薄力量抵抗攻击,可以形容为“步履维艰”。

曹淑敏作为中国代表在随后的多次国际电联会议上为TD-SCDMA据理力争。“后来我才感 到,就像不会游泳的人被扔到海里,他要挣扎,还要自己学会游泳。在那样薄弱的基础上,我们的标准提交到国际上,要面对全世界的国家和企业,去讨论,去力 争。标准提出后的经历,比之前要痛苦得多,困难得多。”曹淑敏这样形容“之后的日子”。

在一次国际电联的电话会议上,曹淑敏得知西门子公司有两篇文章对TD-SCDMA很不利,就通过他们在北京公司的专家与他们总部的人进行文稿讨论,反复争论,一直到晚上7点多,最后西门子总部终于同意不再提交那个文稿。

“我们都高兴坏了。因为我们要从道理上和很多问题上去说服他们为什么不能提交。那是最艰难的一次谈判,给我的印象最深”,曹淑敏感慨地说。

既是敌人,又是朋友,显然就是中国和其他国家此时的关系。在标准的争锋中,外交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999年11月,圣诞节之前的节日气氛已经很浓,身在芬兰赫尔辛基的李世鹤无暇顾及圣诞老 人故乡的独特景致,“两个黑洞洞”(天未亮就到会场,天黑后才回宾馆)、“一个紧绷绷”(紧张的没有一点空闲)地穿梭在国际电联会议和宾馆之间。因为他负 责设法将可能通过的3G标准写入建议书,这也意味着TD-SCDMA能否成为国际标准决定于此。以当时的技术基础和成熟度来说,TD-SCDMA很难逃脱 cdma2000与WCDMA的重重包围,这也是李世鹤所担心的。

11月5日,3G技术委员会宣布了让中国为之振奋的好消息,TD-SCDMA被写入建议书。

最终,2000年5月,在土耳其召开的国际电联全会上,经投票表决,由中国提出的TDD模式的TD-SCDMA系统,与欧洲提出的WCDMA和美国提出的cdma2000同列为国际3G三大标准之一。

在那个历史时刻,曹淑敏形容“全场感慨万千”,ITU经过十年的努力,3G标准终于出台了!

高兴之余,曹淑敏等人意识到,要让TD-SCDMA成为真正可商用的标准,中国必须得加入标 准化组织。“在1999年9月份的一次会上,我们提交了一篇文稿,希望TD-SCDMA能在3GPP中标准化,最后,这次会议接受了我们提出的1.28M 的码片速率,而这一速率正是TD-SCDMA技术的码片速率,这意味着,TD-SCDMA的一只脚已经迈进了3GPP的大门。”曹淑敏回忆道。

最终,2001年3月,TD-SCDMA标准被3GPP接纳,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可商用国际标准。中国百年电信史上,出现了最值得庆贺的历史一刻。

标准通过,但一切似乎才刚刚开始。

令所有参与和支持TD-SCDMA的人们始料未及的是,TD-SCDM的产业化之路远比标准通过更为艰辛和坎坷。

“我们原来预计TD-SCDMA实现产业化的时间最长不超过3年,但是,意想不到的问题和困 难太多了,在标准的产业化过程中,我们的确缺乏太多的经验,但国际3G发展不利的大环境,为我们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在采访中,一位长期从事TD- SCDMA研发的技术人员如是说。

2002年3月,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挂牌成立,拉开了中国TD-SCDMA技术全面产业化的序幕。

从TD-SCDMA标准的最初提出,到后来的产业化过程,都与两个字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大唐。

肩负重任的大唐

说起大唐,很多人都理不清其中的头绪。

1957年,邮电部邮电科学研究院成立,邮电科学研究院分为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大唐集团前身)、电信科学研究规划院、邮政科学研究规划院。

1993年,西安大唐电信有限公司成立。

1998年,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同年,信息产业部发出文件,同意组建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

1999年,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正式成立。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以下简称大唐集团),是以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为母公司,下设两个上市公司、十个独资、合资、控股公司,八个研究所,一个工程设计院,分别位于北京、西安、上海和成都等地。

2002年3月,为了加快TD-SCDMA的产业化进程,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简称大唐移动)正式宣告挂牌成立。

大唐移动公司的成立,标志着TD-SCDMA从系统到终端已全面进入产业化阶段,也表明了大唐移动作为一个企业的开始。

曾经有人说,在TD-SCDMA的产业上,历史选择了大唐,而不是华为,或者中兴,这和大唐的企业特点是有关系的。大唐具有做大事的魄力,但是他不像是一个企业,很多时候不能严格地按照企业的发展模式去运作,大唐更多地要考虑历史的责任,所以大唐背上的担子格外沉重。

唐如安,大唐移动公司从建立之日起直至今日的“掌舵人”,也许正是因为自己姓唐,而与大唐结 下了20多年的不解情缘。1979年北邮毕业后,他被分配到邮电部第一研究所(上海)从事技术管理工作。1994年,成为该所最年轻的副所长,负责所里的 横向创收工作。1998年4月,唐如安开始接手上海大唐移动公司的工作,当时一个是上海大唐移动公司,一个是邮电部第一研究所,一个需要市场化运作,一个 还停留在计划经济阶段,在这两个体制完全不同的企业中同时任一把手的唐如安,感受到了来自人、财、物等方面的前所未有的碰撞,但这段难得的经历也为他日后 从事TD-SCDMA事业积累了宝贵的市场经验。

2001年9月30日晚上10点多,唐如安还在办公室里忙碌着,手机响了,电话是刚刚从英国返回北京的大唐电信科技集团总裁周寰从机场打来的:“你这两天把那边的工作安排一下,尽快赶到北京来。”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句话,但是唐如安知道,老院长要把重担交到他肩上了。

没有在上海和家人过完“十一”假期,唐如安就赶到了北京。10月4日,公司召开会议,并开始筹备成立大唐移动公司等产业化的一系列工作。

当时,来自竞争对手、外国反对势力以及社会舆论的反对呼声一浪高过一浪,TD-SCDMA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这是一项事业,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事业。”正是周寰的这种偏执(用唐如安的话说,是偏离主流的执著)感染了唐如安,并促使他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TD-SCDMA事业中。

当时,与华为、中兴等公司一样,大唐对WCDMA、cdma2000和TD-SCDMA三大 国际标准的研究均在进行,那时大唐电信集团中央研究院只有几十人,后来才逐渐发展到300多人,由于资源有限,研发工作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上,市场化能力 十分有限。他们找到了国际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做评估,该公司认为,为了推动产品研发,大唐集团的3G产品线不能太长,必须集中优势力量开发TD- SCDMA产品。

2002年2月大唐移动公司正式成立后,唐如安出任大唐移动公司总裁。当时,大唐移动公司是 由三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原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从事TD-SCDMA研发的人员,一部分是上海大唐移动曾经从事过GSM产品开发的人员,还有一部分是大唐 股份公司WCDMA事业部成员,他们一部分人员在西安。这三批人马被整合为一个公司,专注于TD-SCDMA的产业化。

作为一个“三合一”的公司,带有不同文化烙印的几班人马怎样融合为一体,是大唐移动良性发展 的关键。说来也巧,西安、上海、北京,恰恰是中国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三个地方。有一年春节联欢晚会,一个节目讲地方文化,正好也是以这三个地方为例子,讲 到这三个地方的人拾到钱包以后的反应,来表现其不同的行事风格:上海人捡到钱包,要问里面都有什么东西,有几块几毛几分钱,连身份证后几位都要核对清楚, 心很细,小事上很看重;西安人是豪爽一派,一看,是你的,给你;北京人呢,要告诉你丢了钱包有什么危害。这说明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大唐移动总经理唐如安在文化融合方面推行“形式主义”。公司组建初期,他推行三地联网统一办 公,引起一些争论,他在一次高层会议上说:“别看这是一个小事,每天大量的文档互相的传送是一个很大的事情,这看似一个形式,实际上是在潜移默化的影响我 们的思维和习惯。秦始皇统一中国,就是要度量衡统一,长城把它围起来以及文字上的统一。没有这些,说什么都是空洞的!”

体制、人才、管理、市场化,问题一个一个摆在了唐如安的面前,然而,这些问题都不是最重要的。2002年,在大唐内部正进行着一场规模空前的产品选择大讨论。

LCR与TSM之争

TD-SCDMA产业化,第一个问题就在于产品的选择定位上。

了解技术的人都知道,TD-SCDMA有两种制式,一种是TSM,一种是LCR。大唐在最初与西门子公司进行合作的时候,选择的是TSM。

2001年3月,大唐电信320会议室。杨毅刚主持会议。

时任大唐市场部总经理的杨骅在公司例会上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改TSM为LCR。这是公司内部进行的第一次关于TSM和LCR的讨论。在杨骅宣读完自己的观点后,顿时遭到了李军、张代君等多数研发人员的反对:

“TSM的研发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在这个时候改为LCR,不是又要从头开始吗?”

“在TSM上我们已经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而且很快就要见到效益了,改做LCR,大量的资金到哪里去筹集?”

……

虽然由杨骅提出的用LCR替代TSM的方案被否决了,但是自这次会议以后,大家开始考虑这个问题,考虑大唐下一步的发展问题。会后,很多人私下里就这个问题与杨骅进行交流,关于TSM和LCR的问题也引起了大唐高层决策者的思考。

2002年,当TSM终端和网络已渐趋成熟的时候,大唐内部展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大讨论:是继续发展TSM,还是改为LCR?在大唐看来,继续走TSM之路还是改为LCR,不仅关系到大唐今后的发展,更关系着中国的3G市场走向。

实际上,从2002年到2003年上半年,大唐下决心做LCR的时候,仍然在和西门子合作做 TSM。这就相当于大唐当时是三线并举:一条是LCR,一条是和西门子合作的TSM,一条是大唐自己做的TSM。当时大唐仅有130人的研发队伍,又要兵 分两路进行TSM和LCR的研发,这对人才紧缺而又缺少资金的大唐来说,实在难称明智之举。

后来大唐的LCR研发直接影响到了和西门子合作,而大唐自己的TSM也因人员不足、资金紧缺而被迫放弃了,直到2003年下半年,大唐才将主要精力集中到了LCR一条主线上。

有一位大唐的技术人员做过统计,从最初TSM项目的立项到打通全网络的电话,大概耗时两年。 大唐从开始做LCR,到打通网络电话的时间大概可以稍微快一点,但也需要接近两年的时间,本来可以用两年或者三年的时间,现在却要花费四五年甚至更长。虽 说LCR和TSM之间有技术上的延续,在TSM研发上的积累可以使LCR少走一些弯路,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大唐在TD-SCDMA的产业化道路上因为 TSM和LCR的选择,失去了一段宝贵的发展时间。

TD-SCDMA曾遭国外反对势力打压

距离3G市场启动的时间越来越近,TD-SCDMA能否加快产业化进程,及时拿出可商用的成熟产品,直接关系着TD-SCDMA的命运。

同样是在2002年,就在大唐内部针对产品选择进行激烈讨论的同时,业界也引发了一场关于TD-SCDMA的论战,在这场空前的论战中,大唐技术研发能力、管理机制、市场运作能力也由此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当时,TD-SCDMA的产业化进程不尽如人意,与其他两大国际3G标准相比,TD- SCDMA的影响力极其微弱。在时间上,当时TD-SCDMA的开发时间不过两年,而WCDMA和cdma2000的研发时间已经接近10年;在资金上, 世界各大厂商,甚至国内的华为、中兴等企业都在WCDMA、cdma2000标准上投入了巨资的研发资金,而对TD-SCDMA的投入则几乎为零;在参与 企业的数量上,国际、国内大多数通信企业均在其他两大标准方面进行了研发和跟踪,其中参与WCDMA研发的企业多达27家,在cdma2000阵营里,也 聚焦了高通、朗讯、摩托罗拉等全球性企业,在TD-SCDMA标准中只有大唐一家企业在苦苦支撑。

大到基站、系统,小到测试仪表、终端、芯片,所有的重担都落到了大唐一家企业的肩上,而此时 的大唐,正面临着严重的来自资金方面的压力,自大唐移动公司成立起,通过向银行贷款而来的5亿元资金,已全部用于TD-SCDMA项目,而作为大唐移动上 级单位的大唐集团,也难以承受由此带来的巨大经济压力。

虽然,大唐移动也使出浑身解数想通过私募的办法摆脱这种困境,总经理唐如安亲自挂帅,与各大 投资公司进行交涉,无数次的谈判让他感觉自己都快成“祥林嫂”了,但是由于当时全球IT行业大幅度衰退,国际银行界、投资界对通信业,特别是3G的投资缩 小,投资商“闻3G而色变”,使得融资工作也一度陷入困境。

有道是“屋漏偏逢连阴雨”。中国3G市场的巨大潜力和TD-SCDMA可能会对中国及全球移 动通信市场产生的深远影响,使国外大型通信公司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为了能够在中国的3G市场中获取更多的利益,他们对TD-SCDMA展开了大规模 的打压。“随着我国政府对自主标准支持力度的加强,某些外国政府和企业则开始担心我国支持TD-SCDMA的行动将损害他们的利益,开始设法干扰我国 TD-SCDMA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一位研究人员称。

在2002年6月11日举办的第七届3G大会上,北电全球无线网络总裁丁博凯先生公布了北电 对全球移动通信市场的预测,在这份预测报告中,提到2005年全球移动通信用户将达到17.17亿,其中GSM用户占到69%,WCDMA和 cdma2000用户占到22%;用于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将会达到47亿美元,其中GSM占36%,cdma2000占31%,WCDMA占 31%,却唯独没有提到TD-SCDMA。对此,北电网络的解释是:目前的情况表明TD-SCDMA没有多大市场前景。

而在2002年《通信世界》总编项立刚对时任爱立信全球总裁的杨迈的一次采访中,问及“爱立信是否会在TD-SCDMA进行研发和投资”时,杨迈笑着回答:“我们完全有能力做TD-SCDMA,但是我们不会做。”

北电、爱立信对于TD-SCDMA的这种态度,代表了当时国际通信制造商的普遍想法。

一些国外企业为了阻碍TD-SCDMA的发展,不仅在态度上表示出轻蔑,而且还在一些场合公开进行抵毁:“中国的TD-SCDMA根本没有发展前景,大唐也将和这个标准一起消失。”

刚刚踏上产业化之路的TD-SCDMA,一方面要面临资金、技术、人才的挑战,另一方面还要承受来自各方包括媒体界的猜测和置疑,使TD-SCDMA的产业化推进工作陷入困境。

TD-SCDMA发展困境中的转机

2002年6月12日,正在上海出差的杨骅接到了周寰院长的电话,电话里,周寰让杨骅尽快写出一份向无线电管理局提出频率申请的报告,这让杨骅兴奋地预感到,TD-SCDMA的频段分配快有结果了。

下午,杨骅乘晚班飞机回到北京,飞机刚一落地,就又接到周寰的电话,要求他明早8点把报告送到集团。其实,关于频率的问题杨骅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思路,在回公司的路

上,他给唐如安打了一个电话,汇报了一下自己的思路。出乎他意料的是,唐一口否定了他提出的“55MHz频段”,而是直接表示要申请155MHz频段。

晚上,杨骅在公司的办公室里,熬了一个通宵,报告完成了。

第二天,在与信息产业部无线电管理局的领导一起讨论这件事情的时候,杨骅的报告得到了相关人 员的认同。事后,有人在与时任无线电管理局局长的刘利华讨论起这件事情时,刘利华说:“由于工作的关系,我们经常会出国参加一些国际性的无线电大会,以前 我们参加这些会议的时候,没有人理会我们,但自从中国有了TD-SCDMA标准以后,我们到哪里都成了上宾,到哪里都会有人跟我们谈起这个标准。中国要支 持自己的标准,正是有了自己的标准才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2002年10月23日,信息产业部通过《【2002】479 号文件》公布了3G 的TDD 频谱规划,为TD-SCDMA 标准划分了总计155MHz 的非对称频段。

在TD-SCDMA标准最初被提出时,是政府和运营商的大力支持,使得TD-SCDMA能够克服重重阻力,最终成为国际标准,在TD-SCDMA的产业化进程中,同样是由于政府的支持,才使TD-SCDMA得以重现曙光。

自从TD-SCDMA作为3G标准被国际电信联盟采纳后,信息产业部即明确表示,将本着“严谨、求实、创新、发展”的精神,联合政府其他部门共同对其成为事实上的标准进行大力的支持。

其实,每一个国家对于本国的标准,都是给予了足够的支持。不管是高通的CDMA还是欧洲的GSM,都是在政府强有力支持下才有了今天的辉煌。单纯依靠企业力量实施标准战略是不现实的,它需要一种更强有力的支持。

欧洲在第一代移动通讯时期,各国各自为政,整个欧洲有5个标准,市场十分混乱。为了扭转这种 被动局面,欧洲11个国家的邮电部长,组成一个团体“Group of Special Moment”,在1982年就确立GSM的基本标准,全欧洲频率统一在900MHz。这完全不是一个企业的行为,而是整个欧洲的行为。

虽然GSM技术1989年已经成熟,但美国直到1994年仍还不让GSM进入本国市场。 1990年,美国仿造欧洲的GSM把GSM的技术指标全部改过,改称IS-54,宣布在美国必须用IS-54的标准。不久,高通宣布自己CDMA研制成 功,虽然还是实验室阶段,但美国政府立即把CDMA定为美国的标准。美国是第一代移动通讯的世界第一大市场,他们以频率资源为交换,使得众多企业支持 CDMA,一直到1994年美国把频率资源拍卖完毕,才允许欧洲GSM标准进入,但那时候美国市场已经是高通CDMA的天下了。高通的CDMA现在每年光 卖标准就是几十亿美元,但如果当初没有美国政府在北美地区的支持,可能很难走到今天。

中国政府对TD-SCDMA的政策倾斜使TD-SCDMA同时也获得了政治上的优势。有外电 由此分析说,中国政府已敦促国内产业界采取行动支持中国自己的电信业标准。国内一些相关部委的官员也在一些非公开场合透露,不排除将TD-SCDMA标准 采用和3G牌照挂钩的方式,进行政策性推动。

就在TD-SCDMA频段消息发布的第二天,西门子信息与移动通讯集团董事保利即在上海表示,在移动通信技术研发上,西门子将同时兼顾W-CDMA和中国的TD-SCDMA两大标准,西门子将再追加投入5000万欧元用于TD-SCDMA的研发。

TD-SCDMA产业联盟成立:思维突破

2002年10月30日,在庄严肃穆的人民大会堂,大唐、南方高科、华立、华为、联想、中兴、中电、中国普天等8 家国内知名通信企业的手挽在了一起,TD-SCDMA 产业联盟正式成立。

其实,早在2001年底,在大唐移动公司筹备阶段,唐如安就提出了成立产业联盟的想法,用唐如安自己的话说,这叫“连横”,在战国时代就有“连横”之说,现在,WCDMA和

cdma2000比TD-SCDMA强,因此必须“连横”。在联盟内部,部分知识产权共享,看似大唐吃了小亏,但整个产业起来了,大唐才能生存下来,实则是占了“最大的便宜”。没有这种心态,把未来画在图纸上的利益当作眼前的利益,是最愚蠢的做法。

当时,唐如安把把这项工作交给了主要负责市场工作的杨骅。

杨骅,大唐移动公司副总裁,TD-SCDMA产业联盟的秘书长,自产业联盟最初成立到后来发展壮大,可谓是沥尽心血,有人曾戏言:“杨骅为发展TD-SCDMA产业联盟,连头发都累光了。”

2002年5月,杨骅将这项工作向发改委的领导做了汇报,发改委领导对这个想法表示了极大的支持。

“当时,我们还以为华为、中兴不会加入呢,谁知和华为的领导一谈,他们就非常爽快地答应了, 中兴也是这样,和中兴的中层谈了几次也没谈成,后来约到了他们的一位副总裁,就很快达成了协议。”杨骅说,“之所以会与很多企业领导一拍即合,是因为大家 都有一种发展民族产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虽然在产业联盟的成立大会上,各企业均是慷慨激昂,但之后到了真正推动这个产业发展的时候, 问题就多了起来,各个企业都面临着一些实际的问题。比如华为,华为在WCDMA和cdma2000方面已经投入了巨额的资金,在其投入还没有得到任何回报 的情况下,再让他在TD-SCDMA产业上投入大量的资金,必然会承受一定的现实压力。因此,在产业联盟成立初期,工作始终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推进。

2003年春节刚过,TD-SCDMA产业联盟在西苑饭店召开了“TD-SCDMA产业联盟峰会”,之所以称之为“峰会”,就是要求各企业的“一把手”必须到场。当时,任正非、侯为贵、 周寰都来了,这次会议的重点是转变“一把手”的观念。大家在会上就TD-SCDMA的知识产权共享、资金投入以及整个市场前景,进行了深入持久的讨论,并 达到了一致共识。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成为了TD-SCDMA产业联盟发展的重要转折点,此后,产业化进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2003年底,凯明、展讯、天碁、重邮信科、海天、海信成为TD-SCDMA产业联盟成员,联盟成员扩大到14家。

2006年初,联盟的企业已经扩展到26家,从系统到终端,从核心网到接入网,从芯片到软件,TD-SCDMA的产业链和产业环境不断成熟与完善。同时,还有大量的国际、国内企业在争抢入围联盟的入场券。

中国目前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也是世界上发展潜力最大的市场,是全球业界巨头的增长希望所在。对于诺基亚、爱立信、朗讯、北电等公司来讲,中国对TD-SCDMA的支持让他们必须重新定位。

TD加速发展

155MHz 非对称频段的划分、产业联盟的成立以及国家3G专项的全面启动,使TD-SCDMA产业的发展迅速驶向快车道,TD-SCDMA产业的格局也由此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至今,李世鹤仍然清晰地记着2004年12月9日那天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访荷兰,在飞利浦总部接听来自中国TD-SCDMA移动网络系统国际长途时的情景,当时,电话的这边是大唐电信集团总裁周寰,电话的一端是远在荷兰的温家宝总理,在视频画面上,温家宝总

理带着亲切的微笑听完周寰的介绍之后,高兴地说:“我听得非常清楚。”,并预祝TD-SCDMA产业取得成功。

从2003年下半年到2005年,TD-SCDMA在系统、终端、芯片等方面喜讯频传,不少 外国企业很纳闷,大唐和TD-SCDMA产业链上的企业为什么会发展得这么快。对此,大唐人打了一个比喻:一个猎狗为什么追不上一个兔子?因为对猎狗来 说,兔子只是食物,它只是在追一顿午餐而已,他可以不去追兔子,但对兔子来说则是逃命!同样,对大唐和整个产业联盟的企业来说,TD-SCDMA关系到企 业的命运,必须加快发展。

TD-SCDMA的“快”,带给了业界一个个惊喜。

2005年6月30日,TD-SCDMA产业化专项测试的最后一个测试任务如期完成,国家权威部门正式公布测试结果:“TD-SCDMA完全具备大规模独立组网能力”,TD—SCDMA的技术性能和运营价值,经受住了国家权威部门的检验。

TD-SCDMA已经形成了一个由40多家国内外知名电信企业集体参与的3G大产业。 从系统到终端,从核心网到接入网,从芯片到软件,TD-SCDMA的产业链和产业环境在不断成熟与完善。在TD-SCDMA系统设备方面,通过大唐与阿尔 卡特、华为与西门子、中兴与爱立信、普天与诺基亚的多种合作模式实现了国内外企业在技术、规模生产以及营销服务等领域的优势互补,加速了产业化工作进程, 提高了TD-SCDMA技术的商用成熟度。

在TD-SCDMA芯片方面,以天碁、凯明、展讯、ADI、重邮信科等为代表的芯片企业设计 出了TD-SCDMA单模,TD-SCDMA/GSM双模多种商用芯片,并推出了各种终端解决方案。在芯片企业的支持下,大唐移动、华立、联想等终端企业 已开发出了20多款TD-SCDMA终端。

此外,由于TD-SCDMA技术的高度开放和先进性,我国通信领域迅速在芯片、测试仪表、半导体、精密仪器等配套产业环节不断实现着历史性突破,中国的通信格局正在悄然改变。

同时,在TD-SCDMA的资金方面也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TD-SCDMA融资渠道迅速扩 展。2005年9月,大唐集团与中国工商银行总行签署战略合作暨财务顾问协议,中国工商银行将为大唐集团主要支柱产业TD-SCDMA提供财务顾问服务, 并为大唐集团及所属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持。随后,国家开发银行宣布将全面支持大唐集团自主创新战略实施及其自主创新产业发展,特别是TD-SCDMA 产业。此外,国际投行与基金高度关注TD-SCDMA在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突破,国际资本市场,已经与中国通信产业开始了实质性握手,在资本市场,TD- SCDMA获得了实质性突破。

TD-SCDMA蓄势待发

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位徐铁铸,是许多个在TD-SCDMA阵营从事多年研发工作的工程师之一。 “TD-SCDMA起步晚,如果没有大家的共同努力,TD-SCDMA不可能走到今天。我们这些从事多年TD-SCDMA研发工作的人员,都期待着一个结 果,就是TD-SCDMA真正实现商用。”徐铁铸说。

2005年中,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奚国华在国际性3G峰会上公开表示:“中国3G系列标

准的起草、制订工作已取得积极进展,特别是TD-SCDMA标准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进程,中 国已逐步形成了从系统设备到终端、芯片、软件及无线研发制造的完整的产业。”2006年初,信息产业部正式颁布 TD-SCDMA为我国通信行业标准,这无疑给快速发展中的TD-SCDMA再次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随着产业化的一次次跨越,TD-SCDMA的市场前景日渐明朗。

不久前,TD-SCDMA的规模测试方案最终确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网通三大运营商分别圈定保定、厦门、青岛,由大唐和鼎桥协助中国电信在保定建网,中兴和鼎桥在厦门协助中国移动建网,大唐和中兴合作在青岛协助中国网通建网。 此次大规模测试,是TD-SCDMA经历了三轮外场测试之后,即将商用前的最后准备。

与此同时,TD-SCDMA也将在香港建立测试网,香港特区政府已基本同意提供测试牌照以及TD-SCDMA的无线频谱,并将资助测试需要的部分资金。除3G设备和服务供应商可利用这个测试平台开发TD-SCDMA的内容及服务外,手机厂商开发的TD-SCDMA与WCDMA双模手机也将由此进入香港市场。

在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面前,TD-SCDMA正在通往3G的跑道上做最后的冲刺。

后记:让中国抓住一个机会

项立刚

历史的发展经常有两种情况,水到渠成与偶然机缘。这两种情况都会积极地影响着历史发展,带来历史发展的转折。

在很大程度上,偶然机缘在历史发展中更重要,正是因为一次次偶然机缘的组合,

重新改变了历史。历史的前进与发展也正是在一次机缘中改变。

对于还是处于发展中的中国而言,推出一个自己的国际标准,被世界广为接受,而且产业化,目前还难说是水到渠成,并不是我们把一切都准备好了,我们已经完全具备了和世界上发达国家抗衡的实力,我们从技术上到经济上也可以把TD-SCDMA自然地推向市场。

TD-SCDMA的提出,成为标准,终获通过,走向产业化,可以说是一连串的机缘的结果,偶然的因素很多,但是从这许多的偶然之中,我们也在看到一种必然。

通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国确实积聚了较为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这个市场是任何一家国际的一流的通信设备制造商不敢轻视的,这个市场也为中国制造业发展提供了机会。

国家对于中国移动通信发展的支持和帮助。中国政府对于中国自己提出的标准,给予了巨大支持。从一开始中国政府对于这一标准就明确表示了支持态度,各级政府从不同方面给予了巨大的支持,才使这一标准渡过重重难关,在世界舞台上和其他标准一争高下。

在技术上,中国距世界先进水平已经越来越近,曾几何时,在国际舞台上,中国的技术人员只有看 的份,决无自己发言权。通过20多年的积累和发展,中国在通信设备制造技术上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距世界先进水平一点点在逼近。TD-SCDMA标准的提 出也再一次证明,中国在通信领域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中国知识分子的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也是TD-SCDMA标准最终通过的重要原因。没有以李世鹤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的奋斗精神,决不会有TD-SCDMA的提出与通过。正是这些知识分子不屈的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才使这一标准面对压力,面对困难,一步步走下去。

正是种种机缘走到了一起,TD-SCDMA才从一个试探,变成一个标准,终于被国际社会接受,最后事实证明不但不是传言,这个传言也在逐渐成为现实。

然而,我们也知道,直到今天,TD-SCDMA能不能真正从一个标准,走向产业化的舞台,在中国、在世界的通信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仍然需要时间来证明。这是中国的一个机会,中国有没有能力把握住这次机会,这是我们这一代人要面向历史回答的。

世界发展史上,日本的明治维新,正是一个机会的出现,被把握了机会,日本从一个弱国,很快成为一个政治强国,一个军事强国,也成为一个经济强国。这样的机会并不是在中国没有出现,但是因为没有把握住,机会才在我们身边一点点溜掉。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随着日本经济的崛起,美国的经济已经显露出较大的颓势,在世界经济舞台, 日本经济将超过美国的声音并不鲜见了。计算机技术从大型化走向微型化,仅是一个机会,美国人清醒地看到了这个机会,使美国的技术成为世界上微型计算机的事 实标准,今天在计算机垄断地位的,只能是美国。而互联网技术曾经是通信领域很不屑的破网,无论是技术模式和经济模式都存在着大量需要解决的问题,而美国人 却提出要建立自己信息高速公路的概念,重新定义了信息、信息传播的模式,美国政府在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从各个层面推广自己的概念,支持互联网技术的发 展,把技术的扩张作为政治扩张和经济扩张的基础,很快就实现了自己的目标。今天美国不但牢牢占据了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和世界第一政治大国的位置。而且以其发 展势头,大大压制了欧洲、日本这些经济强国的发展。

对于美国政府来说,互联网技术只是一次机缘,以其构筑信息高速公路,形成一种新的信息传播体系,并不是全世界技术专家都看好的,对于其安全漏洞、经营模式、传输能力,有许多不同的看法。然而正是美国抓住了这次机会,为其经济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同样的例子也发生在韩国,在第二代移动通信时代,韩国还是一个主要依靠进口的国家,在3G开 始出现之时,韩国就是把3G作为自己发展的机缘,以政府组织牵头,带动制造商共同开发,共同享受研究成果,很快获得了成果。今天韩国已经从一个产品和技术 的进口国转而成为产品和技术的出口国,在世界各地都有韩国设备制造商的身影。

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改变世界。我们的经济发展,需要一个个支点,一次次机会。

TD-SCDMA对于中国来说,绝对是一次机会,虽然它不一定就完全意味了中国已经是世界通 信技术大国,但是它的出现,重构了世界通信技术大国的格局,也为中国加入4G等其他移动通信技术的标准奠定了基础,为中国在移动通信基础技术的研发上积累 了经验。这一技术标准的采用也告诉世界,中国已经具有了一流通信技术的研发与制造能力。

在记者采访中国移动集团总工程师李默芳女士时,说到TD-SCDMA这一标准得到通过时,她连说了几个:太不容易,太不容易了,太不容易了!流下了热泪,在安静地等待中,我们深深地了解,太难了,也太重要了!

作为一个长期工作在中国通信业的专业人士,她太了解这一技术标准对于中国通信事业发展的重要 性,正是这一标准的提出、通过,让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不是只带着耳朵听,而是让越来越多的外国厂商听中国的声音,中国的看法。这一标准转化为产业,其中蕴含 的产值以万亿计算,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不言而喻。

百余年来,中国失去的机会太多,在技术领域,中国得到的机会也并不多,我们没有理由把一次就在眼前的机会放弃。

中国需要机会。

今天我们有了一次机会。

让我们抓住机会!!!

2008年6月13日星期五

微软:下一个十年会如何

微软:下一个十年会如何


ugmbbc发布于 2008-06-13 12:36:01|1215 次阅读 字体:大 小 打印预览

今年6月27日,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将正式退休,大部分时间转向慈善,留给全球商界的是一份意味深长的遗产.
一个在不朽的IT事业中寻求到历史庇护的人,他就是比尔·盖茨.比尔·盖茨已经在人类商业群星闪耀的天空中留下痕迹——有学界人士认定,今后的100年里,人们定会像谈论洛克菲勒、卡耐基和福特一样谈论比尔·盖茨.


盖茨代表了PC(个人电脑)时代IT领域个人能取得的最高成就,一个垄断了“世界首富”长达13年之久的人,而他即将于今年的6月27日正式退休.

毋庸置疑,他是一个天才.但天才不足以成为传奇,在一系列的必然背后,存在着大量无法复制的偶然.是必然和偶然,共同造就了比尔·盖茨.

微软传奇

尽管苹果公司的史蒂夫·乔布斯出名更早,甚至是当年比尔·盖茨的偶像.但比尔·盖茨的作派引领着IT英雄的时尚,在他所谓“软件天才”的光环下,无数个导致其崛起的重要因素被大众忽略.

他穿着随便,头发蓬乱,具备高智商,尤善数学和计算机,显得独来独往,是个工作狂,他喜欢舒适地坐在电脑前,一边吃比萨饼,一边喝可乐,一边彻夜不眠地编写电脑程序.尤其酷的是,他从哈佛辍学,这成为站在IT英雄顶峰的“必备资历”.

累了的时候,他就躺在一张乱糟糟的床上,用毯子盖在头上,盖茨至今仍保持着这个习惯,当他坐飞机时,他常用一条毯子盖在头上,然后在整个航程中酣睡不止.

他的生活极其紧张,三天不睡觉对他来说如同家常便饭.他通常36个小时不睡觉,然后倒头便睡上十来个小时.

1974年,当盖茨认为创办公司的时机尚未成熟而继续在哈佛大学上二年级时,他开始了玩桥牌,疯狂地玩,扑克和计算机消耗了他的大部分时间.他与未来的微软CEO鲍尔默在玩一种游戏,看谁用最少的时间去上课从而获得最好的成绩,他们几乎从不上课,然而依靠考前突击,却总能得到A.

比尔·盖茨的传记作家詹姆斯·华莱斯曾采访过跟比尔约会的几个女生,她们说比尔一见到她们总是问,你的学术能力考试成绩怎样?

除了个人禀赋,盖茨如此的成功还离不开他有个好家庭和好爸爸.比尔·盖茨本名叫威廉 ·亨利·盖茨三世,他们家族在美国是中上阶层,因此盖茨生活无忧,可以上最好的学校,永远不用担心房租从哪儿来.他的祖母留给他100万美元的信托基金,他的父亲早早为他买了一栋90万美元的房子.

盖茨的爸爸老盖茨是西雅图最好的律师之一,并且对盖茨的创业和微软有潜在的巨大影响.老盖茨给了比尔·盖茨经济资助,也让其能够轻松放弃哈佛学位,更重要的是帮助比尔·盖茨与其他公司对抗,搞定了BASIC授权等一个个险中取胜的法律问题,让比尔·盖茨拿到第一桶金.微软正是按照这种软件授权方式发展起来的,在微软经历的无数起法律纠纷中,几乎都有老盖茨的身影.最近一次与老盖茨有关的事件是——微软收购雅虎的谈判曾在其律所秘密进行.

最重要的是,盖茨与时代的撞击,他遇到了PC时代的开启阶段.1969年当比尔·盖茨上高中时,私立湖滨中学签了一个影响比尔终身命运的特别协议,一家卫星公司通过电报交换机连接,向学校提供电脑让师生用.年轻的比尔被这台原始电脑所能做的一切迷住了,从此他一有空就钻进电脑房.

事实上,哈佛大学并不缺乏天才,盖茨曾因自己的数学而自负,但却在哈佛发现了比他更为强大的一群数学天才,他因此弃数学而取新兴的计算机,应该算是个嗅觉灵敏的聪明学生.

而且,比尔还“获赠”一个创业伙伴——一样沉迷于电脑的比他高一个年级的保罗·艾伦.1974年12月,艾伦在哈佛广场买到一份杂志,封面刊登一家公司的广告,是一台Altair 8800微机电脑问世,他立即找了比尔,两人对于个人电脑时代的来临产生了感觉.

1975年夏天,19岁的比尔·盖茨和他的伙伴保罗创建了微软公司.相信自己眼光精准的比尔·盖茨就准备全身心投入这项事业中去,他在哈佛大学三年级的时候中途退学.他的梦想是让每个人桌面都有电脑——而下半句话藏在他的心中——让每个电脑里都有微软的软件.一个PC时代将由盖茨33年的工作推向造富和造梦的顶峰.

“偶然”帝国

回顾微软的历史,一些导致微软成功的事实无法回避,微软的成长,也离不开对手的帮助.微软帝国的三大基石,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和IE网络浏览器,都是在利用对手的轻率,或是在残酷的法律和商业绞杀中取得的成功.

而且,微软的三大产品都不属于原创性创新,而都是基于现有产品的启发,继续进行开发.

比尔·盖茨最初的商业尝试是为当时的Altair 8800电脑设计出了第一个BASIC语言解译器,Altair 8800是MITS公司陷入困境之下发明的.盖茨和艾伦在哈佛阿肯计算机中心没日没夜地干了8周,此前从未有人为微机编过BASIC程序,这是一种简单易用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盖茨和艾伦开辟了PC软件业的新路,奠定了软件标准化生产的基础.

1975年春天,艾伦进入MITS,担任软件部经理.念完二年级课程,盖茨也飞往 MITS,加入艾伦从事的工作.微软“寄生”于MITS之上.后来在盖茨父亲及其律师朋友的帮助下,盖茨侥幸在软件所有权上获胜.这就是微软颇不寻常的起步,如果输掉这场官司,盖茨不得不从头再来,今日微软的历史就得改写.

艾伦回忆道:“这场官司让人心有余悸,如果我们输了,我们就得从头再来,比尔让他老爸出点子,我们一直如坐针毡.”

凭借从BASIC项目上拿到的版权费,比尔·盖茨与保罗·艾伦 (Paul Allen)在新墨西哥州中部城市Albuquerque一同创建了微软,后来移到西雅图.

当时,他们了解到计算机巨头IBM需要为自己的个人电脑产品寻找合适的、基于英特尔 X86系列处理器的操作系统.于是微软就向Tim Patterson公司购买了他们的QDOS操作系统使用权,将其改名为Microsoft DOS (“微软磁盘操作系统”),并进行了部分的改写工作,最终通过IBM公司在1981年推向了市场,微软的BASIC便逐渐成为了公认的市场标准,而IBM 完全有能力自己开发,其对于操作系统的忽视,帮助了盖茨崛起,IBM成为微软又一块巨大的垫脚石.

当时最伟大的程序设计员之一,基尔代尔设计的CP/M系统是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最具影响的PC操作系统.但是,基尔代尔错过了与IBM合作的天赐良机.比尔·盖茨母亲良好的社会关系,在他初期事业中也起了重大的作用.比尔经她介绍,认识了IBM的总裁.

接下来,微软也没取得领先.1981年8月发行的Microsoft DOS 1.0没有图形界面,全靠命令进行输入,操作起来极其不方便,而当时苹果公司的麦金托什Macintosh操作系统具有了图形用户界面.直到1983年,微软才正式开始设计Windows,定位是一个为个人电脑用户设计的图形界面操作系统.开始的设计工作花费了55个开发人员一年的时间,并于1985年 11月20日正式发布,售价100美元,当时也不是最好的软件.

1985年6月,微软和IBM达成协议,联合开发操作系统.根据协议,IBM在自己的电脑上可随意安装,几乎分文不取,并允许微软向其他电脑厂商收取使用费.当时IBM在PC市场拥有绝对优势.兼容机份额极低,IBM的决策者几乎不假思索地同意了.而到了1989年,兼容机市场已达到80%的份额.微软在操作系统的许可费上,短短几年就赢利20亿美元——这是IBM在微软身上犯下无数个大错中的一个.

随后,在电脑销售方面IBM也很快丧失原来的优势.当其他公司纷纷推出比IBM产品更便宜的电脑时,微软能够向他们提供同样的操作系统.如微软就借康柏卖出了大量的授权,在PC市场奠定了基业.

对微软的创新进行总结的结果会颠覆很多人的固有印象:微软起家的BASIC并不是自己原创发明的,DOS也是从其他公司买来改造的,Windows用的是施乐与苹果的图形和鼠标技术,网络浏览器也是在网景的压力下开发的……

微软是个“偶然帝国”.借助强大的市场优势和金钱实力,微软屡屡将许多其他公司创造的新技术新功能纳入自己的产品,尤其是在Windows之中.这种形势下,小软件公司已经无法与微软一起竞争.10年后的1995年8月,Windows 95发布,正式把微软推向PC的巅峰.

“所有这些事情都可能使你懒惰,让你觉得无所不知,让你觉得自己比其他人聪明,而这总会导致严重的错误.”比尔·盖茨自我总结认为,当微软成长的时候有许多大公司,但它们都没有最终坚持下来,因为它们在这个产业的转型期迷失了方向.它们曾是伟大的公司,但是成功促使它们规模增大,也使它们在前进的路途中错过了转折方向.即使是最大的IBM公司,也错过了许多关键的事情.“我们必须学习新事物.”

偶然的帝国?

按每个拷贝收权利金的软件转让方法,开了软件盈利模式的先河.微软已经有了一个清晰可行的计划,利用一切商业和法律手段占领整个PC平台.

微软的第一场大战是与苹果开始.在1985年,乔布斯被赶走后,苹果签下后来被称为有史以来最坏的合同.苹果同意微软如果继续为苹果提供软件(如Word、Excel)就允许微软使用部分苹果图形界面技术.如果没有与微软的这笔交易,Windows也许永远不会成功.

1988年因为在Windows中使用了与Mac相似的图标,苹果向微软和HP公司提出诉讼,控告他们侵犯了苹果的版权,这一场官司一打就是6年的时间,直到1993年日,法庭才正式裁决Windows不构成侵权.在史蒂芬·乔布斯重新成为苹果实际意义上的领导人后,1997苹果与微软重新结好.

而Wintel联盟将微软的地位极大巩固.在20世纪90年代,Intel系列处理器更新换代最快的时期也就是微软的Windows系列最畅销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微软和Intel公司一软一硬,完全统治着全球PC机的市场.每当微软推出功能更强的软件后,Intel处理器的需求量就上升;同样,当Intel生产出速度更快的处理器后,微软的软件因有了更好的平台而显得更易用.

Intel有多快的CPU,Microsoft就有相应的、庞大的软件来支持它. Microsoft的应用程序不管有多庞大,需要多快的速度,Intel的新处理器又总能满足它.谁跟不上Wintel的步伐,谁就极有可能被淘汰出局. Wintel联盟不仅是针对竞争对手的联盟,它还是迫使用户升级的同盟.在升级的循环中,多数用户往往为了一个应用而被迫升级整个系统.

在无数次战争中,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浏览器大战是最轰动的一次.虽然微软在互联网方面是后来者,但凭借Windows捆绑集成IE浏览器的策略,后来居上,横扫了已经占领市场80%份额的网景Netscape.

不过这也为微软引来了漫长的反垄断诉讼,帝国告成后,微软的光芒吸引了美国反垄断法的注意力.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开始调查微软的市场行为,主要是针对其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一起捆绑销售的方式.盖茨开始面对与美国政府的法律大战.

2000年,联邦法官要将微软一分为二,这对比尔·盖茨是个沉重的打击.但反垄断案的审理时间长达四年,微软付了数百万美元法律费,最终在2002年,布什总统的司法部提出了对微软有利的解决方案,微软避免了分拆.即使在当下,微软仍在与欧盟继续进行Windows捆绑媒体播放器的反垄断大战.

微软:下一个十年会如何

在一个互联网全面主宰世界的时代,盖茨的事业和微软的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在盖茨准备退休的当下,PC时代已被颠覆,PC软件之王需要重新出发,找到新的领地.

盖茨是一个PC时代造就的传奇,他创办的微软,几乎垄断了PC时代的软件平台,盖茨也伴随着Windows的不断升级,成为这个星球的首富.但PC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知识英雄缔造了巅峰时代,大幕正在其面前缓缓落下.

1975年,盖茨离开哈佛创建微软公司;15年后,Windows掀起滔天巨浪,IBM一声叹息;20年后,在网景浏览器的威胁下,盖茨带领微软向互联网走出了第一步,开发出IE浏览器,盖茨为此写下了享誉全球的《互联网浪潮》.

在目前的收入结构中,微软90%的收入来源于两个软件产品Windows和Office.软件授权的商业模式,正受到以Google为代表的、提供基于互联网服务商业模式的冲击.

未来的IT图景将是这样的:软件将不再安装在PC上,客户无须购买软件,个人消费者只需要用眼球作为“互联网货币”进行支付,从而获得一切服务,企业客户则只是付出租金和服务费,并不购买全部设备和软件.而浏览器仅仅是互联网大海的海岸线,广阔的水域需要更多公司的商业探索.

这是软件即服务(SaaS) 战略的图景之一,而早在2000年,盖茨把微软CEO职位交给鲍尔默之后,二人就在公司发展战略上时而出现分歧.正是由于二人的分歧,导致微软的一个SaaS项目“NetDocs”于2001年被取消.

而7年之后,迫于竞争对手的压力,微软又开始提供在线应用,如果7年前微软能够坚持发展NetDocs项目,那么微软在SaaS市场就不会像今天这样被动.

鲍尔默近期表示,他将在盖茨退休后继续担任微软CEO九至十年的时间.

33年后,微软需要再出发.微软为其互联网领域“后发制人”的被动付出了足够多的代价.

微软的最新操作系统Windows Vista,已经不再具备前作那么大的影响力.向互联网全面转型成为微软的最新战略.为此微软启动了收购雅虎,以对抗谷歌的计划.

但总报价475亿美元全面收购交易被雅虎最终拒绝,微软转型前景艰难.目前还在与雅虎保持进行部分收购的接触.谈判活动都是由鲍尔默出面.

这是微软与Google、雅虎在网络市场上竞争战略中的一次重要收购,微软已下决心投入大量资源,成为互联网市场上的巨头.

此前,微软支出60亿美元,收购aQuantive公司,通过收购 aQuantive,微软将有能力提供一个跨平台和跨媒体的全球性广告平台.这是微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笔收购.微软网络服务集团的主要业务包括 MSN.com门户、Windows Live服务和Live搜索.

在互联网搜索和广告领域,微软落后于Google和雅虎,而且微软的网络服务部门仍然没有盈利.

微软弃购雅虎后,鲍尔默表示,微软将继续依靠自身力量发展互联网业务,并已为此制定战略,将加快实施.一是继续提高搜索关联度,建设自有广告平台;二是加大对技术的投入,推出变革性的工具和网络体验;三是继续寻找合作和投资机会,通过规模优势加强竞争力.

目前看,谷歌的地位仍难撼动.市场研究公司Hitwise发表的研究报告称,谷歌5 月份在美国的搜索市场份额从4月份的67.9%提高到了68.29%.在此期间,雅虎的市场份额从4月份的20.28%下降到了19.95%,微软的市场份额从4月份的6.26%下降到了5.89%.

盖茨:由首富到首善

比尔·盖茨已经表示,退休后将把20%的时间用在微软项目上,剩余80%的时间从事慈善事业.

盖茨这样预想自己退休后的生活:“将来某一天,也许我会呆在基金会中,暗暗地想着:糟了!微软的那些家伙正坐在一起开会,然后作出很酷的决定,而我却没有机会了.不过,也许将来某一天,我学习着有关健康卫生和教育的知识,然后想着,噢,这正是我想要的,正因为我的存在,基金会正变得越来越强大,越来越有效.”

促进盖茨根本转变的是1993年秋天,他和后来成为他妻子的梅琳达等人到非洲旅游,当地人民的极度贫困激起盖茨心灵的震撼,他们在路上看到了无数饿得皮包骨头的孩子.老盖茨对儿子说,应该建立基金会,开展慈善工作,盖茨于是建立了9400万美元的基金会.

2000年,盖茨夫妇正式成立了“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目前这一基金会的规模已是全球最大.

比尔·盖茨2003年宣布,将自己98%的财产留给“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 2007年比尔·盖茨的身家达到560亿美元. “股神”巴菲特2006年也将其大部分财产——370亿美元,投给盖茨的基金会做慈善事业.巴菲特捐出的370亿美元是美国迄今为止出现的最大一笔私人慈善捐赠.

“财富并不是我的,我只是暂时支配它而已.”比尔·盖茨认为,“我不会给我的继承人留下很多钱,因为我认为这对他们没有好处.”盖茨目前有三个子女.

比尔·盖茨还认为,拥有很多不劳而获的财富,对于一个站在人生起跑点的子女来说并不是件好事,他觉得子女的人生和潜力应与出身的富贵或贫寒无关.因此,他们决定:死后,只给三个子女1000万美元的遗产,其他400多亿美元都将返还给社会.

很显然,美国上世纪初工业巨子卡耐基的名言,“在巨大财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已经铭刻在了美国首富的心中.

这只是美国的富豪阶层财富观的一部分:此前美国总统布什上任后,宣布计划取消联邦遗产税.但比尔·盖茨的父亲和巴菲特、索罗斯等在《纽约时报》上刊登广告, 明确反对这一计划.

目前,盖茨基金会主要关注公共卫生领域,包括为儿童预防接种以及研制新药,也对贫困落后国家的医疗卫生情况格外关心.迄今为止,盖茨夫妇已经为国际健康事业捐赠了数百亿美元,以及在美国和国外设立奖学金.

因为梅琳达发现,非洲的孩子们会死于腹泻和其他非常普通的疾病,而简单的接种疫苗就完全可以避免这些悲剧.基金每年以数亿美元购买电脑、疫苗和药类等物品,梅琳达还潜心研究艾滋病、疟疾和肺结核问题,对基金会的运作全盘考虑,对每一个投款方向都进行周密的论证.

除了投资研发疫苗,盖茨夫妇还专门拨出资金,救助那些无家可归的艾滋病患者以及贫困地区的儿童和青年人.他们会开展一些援助项目,除了在经济上援助一些贫困的艾滋病患者外,他们会教青年人如何谋生,如培训他们做导游等.

对于中国,去年底,盖茨基金会曾宣布,承诺在五年内捐资5000万美元,帮助中国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传播.基金会的中国项目重点是推动包括北京、上海和广州在内的14 个主要城市艾滋病预防工作.去年,盖茨曾主动探访中国艾滋病患者,握手、聊天、谈论电影《断背山》.

比尔·盖茨称,他和妻子耳濡目染到在健康、教育、研究等领域还存在着很多不平等现象.因此,决定将自己的财产用于解除这些不平等上.他还希望其他有钱人也能够将自己的财产回归社会、用于解决社会上存在的不平等.

与鲍尔默相处:放权给怒吼“奶妈”

“一个人只是单翼天使,只有两个人抱在一起才能飞翔.”鲍尔默这样认为.“Bill和Steve”是全球商界最知名的二人组合.比尔·盖茨、史蒂夫·鲍尔默的创始人和CEO的组合,是这个时代商业经典的组成部分

“一个人只是单翼天使,只有两个人抱在一起才能飞翔.”鲍尔默这样认为.“Bill和Steve”是全球商界最知名的二人组合.比尔·盖茨、史蒂夫·鲍尔默的创始人和CEO的组合,是这个时代商业经典的组成部分.

二人上月接受共同社专访时,谈到打造微软的过程,鲍尔默说:“有点像生小孩,盖茨负责生,而我有点像养小孩的奶妈.”

但大家都认为,鲍尔默参与促成了微软形成“将对手赶尽杀绝”的企业文化.他是一位“怒吼天尊”——在销售会上由于喊“Windows! Windows!”时用力过大,他曾把声带喊破,只好去动声带修复手术,.

鲍尔默在高兴或发怒时都会发出雷鸣般的喊声,无论是对下属还是盖茨,或是竞争对手等.

当1997年司法部表示要对微软的垄断行为起诉时,鲍尔默当众对记者们说:“让珍妮特·雷诺(美国的时任司法部长)见鬼去吧!”这句话迅速成了美国报纸的头条.

1974年,18岁的鲍尔默在哈佛念二年级时,认识了同楼里一个瘦瘦的红头发学生比尔·盖茨,他们一见如故,当时盖茨也是18岁.

这两位是在学校电影院里观看《雨中情》和《发条橙》两部电影时相遇的.看完电影后他俩曾合唱剧中歌曲.他们对数学、科学、拿破仑有着共同的激情,鲍尔默和盖茨搬进同一个宿舍,起名为“雷电房”,因为他们整夜激烈争论的声音,让整个宿舍像在打雷.

他和盖茨一样精力充沛,可以几天几夜熬夜不眠.他俩一起选修研究生的数学和经济学,是班上仅有的两名本科学生,但基本不去上课.

花尽可能少的时间,得尽可能高的分数,这就是他们的游戏规则.

他和盖茨腼腆拘谨、沉静稳重、不善交际的内向型刚好相反,鲍尔默是热情洋溢,有幽默感,喜欢用煽情的语调表达自己,并有极强的社交能力.

两个个性相反的人却在之后的几十年里如此互补.

1975年,盖茨鼓动鲍尔默也辍学去帮他.可鲍尔默回绝盖茨,他考入斯坦福商学院,然后去宝洁公司做市场营销.

微软成立五年了,公司里都是技术人员,没有管理人员.1980年,即比尔·盖茨创建微软的第六个年头,盖茨聘请鲍尔默担任总裁个人助理.在盖茨的游艇上以5万美元的年薪和7%股份的合同聘用了鲍尔默.

鲍尔默成为微软第一位非技术受聘者.从此,鲍尔默就开始了他在微软至今28年的职业生涯.

鲍尔默不会跟盖茨一团和气,他会针锋相对.他一上来招募新员工就会和盖茨争得面红耳赤.因为他想立即从30人规模招募到80人,盖茨则声称,公司不能负债经营,银行必须有足够维持公司一年的钱.

两人各不相让,最后还是盖茨让了步.

盖茨雇用鲍尔默之后,他们的友谊也经历了严峻的考验和磨合.传言1985年春,微软没能在最后期限前研制出Windows软件时,盖茨曾气愤地说,如果视窗软件不能在年底前上柜台销售,他就要鲍尔默走人.

鲍尔默回忆说,那时他负责研制视窗操作系统.当时Windows1.0失败了,Windows2.0也不成功,直到推出了Windows3.0,微软才大获全胜.盖茨可以指出一行代码里有什么错误,而鲍尔默可以指出某个软件是否具有市场潜力.

“我历来就是拉拉队长,管理着一群天才.”鲍尔默表示.1998年7月,鲍尔默出任微软总裁的职位,除了首席技术官继续向盖茨汇报外,包括首席运营官在内的高管都开始向他汇报.

2000年1月时年44岁的比尔·盖茨把自己担任了19年的微软CEO的职位交给同样年纪的好友史蒂夫·鲍尔默,自己仍任董事长,以及新头衔“首席软件架构设计师”.

盖茨当时本人的表示是:“现在Steve是一把手,我是二把手,我提出的建议举足轻重,但做决定的得是Steve.”

一些微软管理人士说,鲍尔默向来不太懂得下放权力.但盖茨也是一个控制狂.“他根本不可能放弃对微软的控制,那个公司是他的心肝宝贝.”盖茨的好友巴菲特说.

盖茨自己也承认,整个2000年,两人的关系一直比较紧张.这种紧张关系一直持续到2001年.

这一次,盖茨又对自己进行了反省,他知道,鲍尔默将心思都放在团队和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上,他的结论是,自己才是最需要改变的人.

了解了这些之后,盖茨开始迅速作出改变.他在会议上保留他的不同意见,在重要决策上尊重鲍尔默的意见.这真正地帮助了“奶妈”鲍尔默在微软帝国建立自己的权威.

抚平内部斗争让CEO减少更替?

“更替浪潮已达到顶峰,但是未来可能依旧频繁”

CEO被解雇的比例从20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呈上升趋势,但博思艾伦咨询公司认为,董事会这么做并不是因为股市短期收益差,因此“新上任的CEO要么在2年内提高每股收益,要么走人”这种说法是没有事实依据的.

与前一个十年相比,自2000年以来公司董事会罢免其CEO的频率更高了,但博思艾伦认为董事会尚未因为企业股价表现欠佳而解雇其CEO,解雇比例的反弹主要是由于董事会内部斗争的增加,即使是绩效最差的CEO也不太可能在短期内就被迫离职.

业绩差不等于遭解职

今年是博思艾伦进行此项调查的第十个年头.通过分析包括全球最大的2500家上市公司的数据,结果显示,2000年以来CEO被董事会解雇的比例有所增加:2007年该比例为4.2%,远高于20世纪90年代的水平,但接近2000年后的平均水平.

具体而言,在一年内被解职的CEO中,业绩欠佳者的比例只占2.1%,这至少说明股价与解职之间的联系并不明显.即使是那些业绩最差(包括股价两年内缩水25%以及与行业竞争者业绩相差45%)的CEO,被解雇的比例只占5.7%.

“越来越多的董事会因为短期业绩不佳而解雇CEO”,已经成了对企业行为最普遍的批评之一.但事实上CEO的任期并没有明显缩短,被解职的比例也并没有提高:2007年离任的CEO的平均任期为6年,这与十年的平均水平持平.

2007年离任的CEO中22%为“空降兵”,过去十年的研究发现这一比例在20% 左右波动.内部提拔CEO企业的股东年总回报率高于业内比例3.0%,而外聘CEO企业的回报率要低1.4%.在欧洲,从内部提拔CEO的企业的股东年总回报率高于业内比例2.8%,而外聘CEO企业的回报率为0.7%.

此外,因业绩欠佳而被解雇的可能性随着公司规模的增加而适度增加,这可能是因为金融分析师和机构股东对大公司的审查更加严格.事实上,正如外界对于董事会“短期主义”的批评一样,董事会可能过于注重下一季度的公司业绩.但是即便如此,也不会增加CEO被裁的几率.

博思艾伦认为,改善CEO更替流程并最终改善财务业绩和长期回报股东的下一步,这需要管理团队和董事会改善相关流程,确定和培育潜在的未来领袖,并把握更替的时机.

平均任期“不止两年”

看到那些危言耸听的平均任期两年的数字,人们总会对CEO们抱有复杂的态度.不过,根据博思艾伦的数据,CEO平均任期的确出现一些下降,从1995年的8.8年降至2007年的7.2年.但该下降趋势并未延续而且降幅不大.任期最短的是2004年的6.8年,但是平均任期在2005年回升至7.9年,在2006年上升至8年.2007年的平均任期略低于10年均值7.9年.

虽然董事会可能很关注股价短期变动,但是他们对CEO比想象中要更有耐心.事实上,董事会给CEO充裕的时间证明自己.多数管理研究表明,CEO需要3至5年制定以及贯彻战略.

以上这些数据说明,董事会对业绩欠佳CEO的宽容程度“高于普通大众的想象”.而博思艾伦认为,这是因为企业内部缺乏合适的候选人,由于外聘CEO的表现一直不如公司内部提拔的候选人,大部分情况下遭遇解聘的都是外聘CEO.企业在监督其CEO、职位更替规划以及企业高管储备方面尚有大量需要改进的地方.

调查发现,10年来,“空降”CEO的任期中位值是5年,内部提拔CEO为6年.其中“空降兵”的任期往往较短:2007年离任的CEO中,“空降兵”为4.8年,而内部提拔CEO为6.4年.

从十年的数据分析中,博思艾伦得出结论,认为CEO更替的趋势已稳定下来:CEO更替率在2005年达到峰值的15.4%,在2006年降至14.3%,其更替原因包括正常的职位交替(退休、疾病、死亡或意料之中的变化)、企业合并相关的职位更替以及被迫离职,该比例在2008年为13.8%,下降幅度并不明显.

博思艾伦认为,这说明了CEO更替浪潮已达到顶峰,但是未来CEO的更替将可能依旧频繁.在2007年,正常离任的比例为6.8%,仅仅超过十年来的平均水平;企业并购造成的更替比例为2.8%,比2006的周期性高点3.2%略有下滑.

《在古代》

《在古代》
翟永明

在古代 我只能这样
给你写信 并不知道
我们下一次
会在哪里见面

现在 我往你的邮箱
灌满了群星 它们都是五笔字形
它们站起来 为你奔跑
它们停泊在天上的某处
我并不关心

在古代 青山严格地存在
当绿水醉倒在他的脚下
我们只不过抱一抱拳 彼此
就知道后会有期

现在 你在天上飞来飞去
群星满天跑 碰到你就象碰到疼处
它们象无数的补丁 去堵截
一个蓝色屏幕
它们并不歇斯底里

在古代 人们要写多少首诗?
才能变成崂山道士 穿过墙
穿过空气 再穿过一杯竹叶青
抓住你 更多的时候
他们头破血流 倒地不起

现在 你正拨一个手机号码
它发送上万种味道
它灌入了某个人的体香
当某个部位颤抖 全世界都颤抖

在古代 我们并不这样
我们只是并肩策马 走几十里地
当耳环叮当作响 你微微一笑
低头间 我们又走了几十里地

2008年6月9日星期一

在我背上的翅膀--kinki kids

ボクの背中には羽根がある

作曲:织田哲郎
作词:松本 隆
编曲:家原正树

照れてるとき髪かきあげる
ボクの癖をからかうんだね
寂しい午后 まばたきをして
ほらこんなに近くにいるよ

何かを言いかけて
海がおしゃべりをやめる
悩んで沈んだ日々も
そばにいればホッとした

ずっと君と生きてくんだね
ボクの背中には羽根がある
どんな梦もかなう気がする
君を抱いて空も飞べる
嘘じゃないよ
今、「幸福」に触ったみたい

好きだなんて声に出したら
この空気がひび割れるかも
草の匂い 背伸びして嗅ぐ
そんなとこもうりふたつだね

明るい笑い声
みんな振り向いて见てる
ふと瞳があった瞬间
何もかもが自由だね

ずっと君と生きてくんだね
胸に頬寄せて确かめる
どんな辛い未来が来ても
二人だったら乗り切れるさ
嘘じゃないよ
今、「优しさ」に触ったみたい

きっと君と生きてくんだね
胸に頬寄せて确かめる
どんな辛い未来が来ても
二人だったら乗り切れるさ

ずっと君と生きてくんだね
ボクの背中には羽根がある
どんな梦もかなう気がする
君を抱いて空も飞べる
嘘じゃないよ
今、「幸福」に触ったみたい
***********************************************************************************
作曲:织田哲郎
作词:松本 隆
编曲:家原正树

害羞时总会拨弄著头发
你嘲笑著我的这个习惯
在寂寥的午后 眨眨眼睛的话
你瞧我就近在咫尺

想向你说些甚麼
海却止住了那话语
即使是烦恼消沉的日子
有你在身边就得以喘口气

将与你一起生活下去
在我的背上有著翅膀
我感觉梦想都会实现
拥抱著你 连天空都能翱翔
这不是谎言喔
现在 我似乎触摸到了「幸福」

喜欢你如果可以说出口的话
也许连空气都会被震裂
伸伸懒腰嗅著绿草的气息
连这般的动作我们都是相同的吧

开朗的笑声
引得众人回首侧目
偶然眼神交错的那一瞬间
一切都是自由自在的感觉

将与你一起生活下去
把脸颊贴近胸口确认
不管未来将如何辛苦
只要两人一起就能克服
这不是谎言喔
现在 我彷佛触摸到了「温柔」

将与你一起生活下去
把脸颊贴近胸口确认
不管未来将如何辛苦
只要两人一起就能克服

将与你一起生活下去
在我的背上有著翅膀
我感觉梦想都会实现
拥抱著你 连天空都能翱翔
这不是谎言喔
现在 我似乎触摸到了「幸福」
***********************************************************************************
Composed by Tetsuro Oda
Lyrics by Takashi Matsumoto
Arranged by Masaki Iehara

Tereteru toki kami kaki ageru
BOKU no kuse wo karakaunda ne
Sabishii gogo Maba taki wo shite
Hora konna chikaku ni iru yo

Nanika wo ii kakete
Umi ga oshaberi wo yameru
Nayante shizunda hibi mo
Soba ni ireba HOTto shita

Zutto kimi to ikitekunda ne
BOKU no senaka ni wa hane ga aru
Donna yume mo kanau ki ga suru
Kimi o daite Sora mo toberu
Uso jyanai yo
Ima , "Shiawase" ni sawatta mitai

Sukida nante koe ni dashitara
Kono kuuki ga hibi wareru kamo
Kusa no nioi Senobishite kagu
Sonna doko mo uri futatsu da ne

Akarui wari koe
Minna furi muite miteru
Futo me ga atta shunkan
Nanimokamo ga jiyuu da ne

Zutto kimi to ikitekunda ne
Mune ni hoho yosete tashikameru
Donna tsurai mirai ga kite mo
Futari dattara nori kireru sa
Uso jyanai yo
Ima , "Yasashisa" ni sawatta mitai

Kitto kimi to ikitekunda ne
Mune ni hoho yosete tashikameru
Donna tsurai mirai ga kite mo
Futari dattara nori kireru sa

Zutto kimi to ikitekunda ne
BOKU no senaka niwa hane ga aru
Donna yume mo kanau ki ga suru
Kimi wo daite Sora mo toberu
Uso jyanai yo
Ima , "Shiawase" ni sawatta mitai

你的他……爱你吗?

1.真正爱你的男人,一下子说不出真正爱你的理由,只知道自己顾不上注意别人。

2.真正爱你的男人,其实总惹你生气,你却发觉不了他到底做错了什么。 
 
3.真正爱你的男人,很少当面赞美你,可是心里肯定你是他最棒的。  

4.真正爱你的男人,会在你忘记回复他短信时狠狠地说你一顿。  

5.真正爱你的男人,只可能在你一个人的面前流眼泪,当你触摸到他时,也触摸到了那颗只为你跳动的心。  

6.真正爱你的男人,会默默地记住你不经意说过的话,在某时某刻重复它们。  

7.真正爱你的男人,不会轻易做出承诺,因为他想让自己成为你心中说话最算话的男子汉,只想给你最可靠最安全的幸福。 
 
8.真正爱你的男人,总告诉你不要胡思乱想,因为其实他在为你们谋划着最美丽真实的未来。同时让你无忧无虑地等待他要给你的惊喜。  
9.真正爱你的男人,可能不像你一样清楚地记得某些纪念日,他觉得爱你是每时每刻的,并不是*这几天简单的日子。
  
10.真正爱你的男人,不会轻易对你当面说"我爱你",因为他为你做过的每件事都已经这么说了。除非在非常时刻,为了不让你无端地误解他。

写到这里,不禁想问,如果某个男人恰巧做到了这十点,这对恋人真的幸福么?

刚刚采访了一位美国的邻居,他也表达了自己对于爱情的一点观点:

"well i dont believe in 缘分……我不相信缘分

and so i believe love is a long long process……而且我相信爱情是一个漫漫长的过程

and it should be practical……爱情应该是实际的

not so hard……而非那么苦涩

the two should complement each others qualities……两个人在一起应该是互补的

make the best come out of each other……充分发挥两人的特质"

我想两个人的说法都是基于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对于爱情的不同经历以及理解上的结论,但都可以折射出来他们对待爱情的严肃和乐观的品质……在爱情中,我们不是应该更快乐才对吗?

海外网络推手的边界

最近一段时间,公关人员几乎成为互联网空间人人喊打的对象。
  维客公开宣称不再允许公关人员输入内容,因为他们制造了大量有偏向和误导性的资料。维客创始人吉米·威尔斯说,“受客户的付费委托在维客上输入内容,产生了明显的利益冲突,影响了维客的可信度,显而易见是不合适的……我认为公关公司在网络空间制造不客观的内容是不道德的行为,这样做只会给他们的客户带来耻辱。”
  2006年底,有鉴于公关行业侵入了他们的土地,冒犯了居民的利益,游戏网站第二人生(Second Life)上最大的社区之一“梦想土地”的居民投票决定拒绝公关人员。因为“最近一些公关宣传人员、营销顾问和一些莫名其妙的公司滥用了第二人生的空间,在媒体上号称自己是第二人生中的领袖,比如‘第二人生中第一家电台’、‘第二人生中第一个时尚品牌’等等,而无视很多居民在第二人生中所做的努力。 ”
  这是令人遗憾的现实。博客和其他社会性媒体的产生终于可以使公关人员多了一条直达受众的理想管道。而且博客对于公关来说,比起广告和其他营销人员更是一个理想的发挥空间,一个可以提供附加值的地方:专业公关人员是赢得受众关注的专家,而不是像广告人员那样的购买关注,他们应该擅长于向普通受众提供有说服力的信息,回答挑战性的问题,善于运用第三方的声音。
  即便在公关界,公关等于炒作,等于宣传和控制,也是一种普遍的认识和行动指南。不夸张地说,这种恶性公关已经几乎成为公关行业的常态了。
  一家代表埃克森石油的公关公司制作了一个视频短片,对前总统候选人、积极的环保主义者艾尔·戈尔在影片《一个令人感到不便的事实》中所表达的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忧虑进行了嘲讽。当然,这种不同的观点本身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如果埃克森真的相信全球变暖只不过是杞人忧天,它完全有权利公开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问题是这个名为《艾尔·戈尔的企鹅军队》的视频短片,以一个所谓29岁业余纪录片玩家的身份贴在了YouTube上。《华尔街日报》记者试图采访作者,他们循着蛛丝马迹,找到的却是名为DCI的公关公司的办公地点。在捏造作者的确凿证据面前,这家公关公司却冠冕堂皇地宣称:“我们不能透露我们所服务的客户名称,也无法公开讨论我们代表客户所从事的工作。”而其客户埃克森此时一口否认事先知道这个视频短片的任何情况。
  沃尔玛幕后操纵的博客同样引起了广泛的恶评。这个由沃尔玛的公关公司爱德曼操作的博客,由一位《华盛顿邮报》摄影记者和另一位业余记者一起,以家用摄像机记录了漫游全美的经历。其中屡次谈到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对此次采访活动的各种热情支持,比如允许他们免费将车停在商店前的停车场上过夜等等。但是当作者在博客上大谈在沃尔玛的分店所遇到的那么多感人故事的时候,并未提到他们此行得到了沃尔玛的赞助,包括旅行费用、设备开支,甚至是行程的安排。
  当这一个博客的幕后故事被曝光之后,爱德曼首席执行官理查德·爱德曼不得不表示了歉意。他在自己的博客上这么说,“我们并不完美,我们在沃尔玛博客上的错误并不是新媒体的错误,而是公关的错误。”
  在理查德·爱德曼看来,这个行业应该致力于成为社会性媒体领域的领袖,而不是追随者的角色。“我们从客户那里接受信息和资料,我们像中间商那样转给消费者。现在我们不能再满足于信息销售员的地位,而是应该成为客户和消费大众都能够信赖的事实发现者。”他认为,公关在博客世界中可以扮演三种角色,首先将成功的博客作者视为媒体,向他们提供内容;其次,帮助客户同博客作者建立定期的沟通;第三,公关行业应该积极成为展示思想的意见领袖。

2008年5月26日星期一

电信重组暗藏深意 三部委政策倾斜扶持TD

3G发牌终于指日可待了。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G标准TD-SCDMA即将与两大成熟的3G标准CDMA2000和WCDMA同台竞技,究竟胜算几何?
“3G发牌对TD-SCDMA是重大利好。”TD标准的主要制定者大唐移动的一位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TD-SCDMA在中国的发展一直步履艰难,有关部门态度不够明确,支持力度不够强势,是重要原因。


不过随着电信重组大幕的拉开,以及3G牌照的即将发放,这一局势有可能彻底扭转。这从三部委5月24日联合发布的《关于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通告》(下称《通告》)中可见端倪。

《通告》指出,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自主创新成果规模应用,后续技术不断发展,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这意味着TD-SCDMA在市场上的大规模推广,基于TD-SCDMA的TD LTE技术得到发展,都是电信改革的目标所在。

不过,要保证处于发展初期的TD-SCDMA与相对成熟的WCDMA以及CDMA2000具有相当的竞争实力,TD-SCDMA仍需要多种政策支持。

《通告》在配套政策措施中指出,为了大力扶植自主创新,有关部门将从多个层面给予支持。

一是结合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重大科技专项实施,积极参与国际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制定。TD-SCDMA是国家下一代无线通信重大专项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目前国际电联正在征集4G技术方案,大唐移动提出的TD LTE已经提交了部分4G方案,TD LTE是中国参与国际4G标准制定的重要机会,即使电信重组,国家对TD-SCDMA以及TD LTE的支持也不会改变,还有可能出台配套政策作为支持举措。

配套举措之二是,鼓励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优先使用自主创新产品。加强政府采购一直是体现政府意志的重要手段,不管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无线接入技术WAPI,还是国产软件,如果希望击败国外标准和技术,首先要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而政府采购是一个重要渠道,对TD-SCDMA未来的发展亦然。

仅仅在中国发展显然不是TD-SCDMA的最终目标,国际化是必然趋势。《通告》表示,配套措施还包括,政府有关部门利用对外优惠贷款、无偿援助及其他外贸出口政策推动自主创新产品的国际化发展。

大唐移动内部人士曾对记者表示,非洲、东南亚等地的多家运营商与大唐移动有过这样的表态:一旦中国移动获得TD-SCDMA牌照,其立即在国内建设TD网络。实际上,在网络覆盖已经相对完善的欧洲国家市场,任何新技术的进入都是非常困难的,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市场则有着巨大的机会。

为了充分调动运营商大力发展TD-SCDMA等自主创新技术的积极性,三部委提出,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将自主创新作为考核电信运营企业的重要指标,科学、合理确定相关电信运营企业的网络建设和经营指标。

这意味着对TD-SCDMA的支持力度以及发展业绩将列入企业的KPI(绩效考核),企业领导人担心发展TD影响企业业绩等忧虑也将被扫除,除了大力推进,企业负责人已经别无选择。

此外,《通告》指出,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支持,优先支持重点研发、制造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这意味着除了运营商之外,一直对TD技术进行研发和投入的大唐集团以及大唐移动也有可能在融资以及上市问题上拿到“通行证”,而“凯明的历史”将不再重演。

至此,政府对包括TD-SCDMA在内的自主创新技术的态度已经非常明朗,并且在多个方面加以扶植和鼓励,在技术得到检验的情况下,TD-SCDMA已经没有理由不获得市场和产业上的全面推动。

90个冷知识看你知道多少?

1.看看你的拉链,如果上面有YKK三个字母,那么说明这是全球最大的拉链制造商Yoshida Kogyo Kabushibibaisha的产品
【点评】这算什么,如果看见“Made In Waiguo”,那也是世界最大的成衣生产商们制造的。
  
2.麦当劳40%的利润来自Happy Meals的销售
【点评】中石油A股的利润100%来自股民。
  
3.1996版的韦伯斯特词典有315处拼写错误
【点评】所以中国设立了315消费者日。
  
4.每天平均有12个新生儿被交给错误的父母
【点评】现在,知道为什么星座预测达不到100%的准确了吧?所以,别大声嚷嚷“不准”。
  
5.巧克力对于狗来说是致命的,只要几盎斯就可以使一只小狗,因为心脏和神经系统受损而死亡。
【点评】只需要0.1盎司的野山椒涂在猫屁股上,它就能立即变成毛线球。
  
6.19世纪30年代番茄酱是作为药品来销售的
【点评】我算是知道为什么A片里经常有番茄酱了。
  
7.达芬奇可以一手写字,同时另一手作画
【点评】达芬奇的IQ超过150,但是,会左右互搏的郭靖只有75。费那劲干啥?
  
8.剪刀是达芬奇发明的
【点评】那么,张小泉是怎么认识达芬奇的?
  
9.描绘蒙娜丽莎的嘴唇花费了达芬奇10年的时间
【点评】为了亲第一个姑娘的嘴,我等了18年。
  
10.二战期间颁发的奥斯卡奖座是木制的,因为当时金属是稀缺物资
【点评】那么,当时的汽车也是木头的吗?
  
11.拉斯维加斯的赌场都没有钟
【点评】所有热恋的人和发言的领导都没有表。
  
12.李小龙的动作非常快,快到看不清,所以拍电影时只好放慢胶片的速度
【点评】所以,李小龙是蜂鸟。
  
13.仰面躺着并缓缓地抬起双腿,可以免于陷入流沙之中
【点评】抬起双腿的话,身子靠在哪里用力?
  
14.驱蚊水并不驱蚊而是干扰蚊子的感觉器官,这样它们就找不到人在哪里。
【点评】女生擦香水也并是为了愉悦你的鼻子。
  
15.牙医建议,牙刷应放置于距离盥洗室至少6英尺远,以避开冲马桶时产生并漂浮于空气中的各种微粒
【点评】这种房子在北京应该过百万吧?
  
16.最早被打上条形码的产品是箭牌口香糖
【点评】绝对是错的,怎么不说斑马呢?
  
17.迈克尔.乔丹每年从耐克得到的收入多于马来西亚的耐克工厂工人的薪水总和
【点评】作协应该最爱马来西亚工人。
  
18.玛丽莲.梦露的一只脚上有6个指头
【点评】看来,高跟鞋也不是那么紧嘛。。。。。
  
19.希特勒的母亲曾考虑堕胎,不过被医生劝阻了
【点评】还是同一个医生,跑到中东行医。这一次,那个幸运的孩子叫拉登。
  
20.一生中人会脱落40磅的皮肤
【点评】但是能喷400吨的口水。
  
21.要是不小心被鳄鱼咬到了,你就狠狠地戳它的眼球,它会放你走
【点评】1、如果是一条长吻鳄呢?2、鳄鱼知道不知道这事?
  
22.人平均只需7分钟就可以入睡
【点评】弄不明白安眠药厂是用来干什么的。
  
23.在菲律宾溜溜球曾被作为武器
【点评】在中国兔子曾经是勇敢的战士。
  
24.猫是圣经里面唯一没有提到的家养动物
【点评】所以基督教徒不吃猫。
  
25.冷藏时橡皮筋可以保存得更好
【点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因此坠毁。
  
26.56%的键盘录入由左手完成
【点评】100%的视频聊天不需要任何输入。
  
27.”dreamt”是唯一以”mt”结尾的英文单词
【点评】会不会是Dream的通假字呢?
  
28.即使没有头,蟑螂仍可存活10天
【点评】这就是小强这个名字的由来。
  
29.打喷嚏时无法睁着眼睛
【点评】倒立时不能撒尿。
  
30.墨西哥城每年下沉10英寸
【点评】请计算,多少年以后墨西哥城能够在中国出土?
  
31.睡眠时的脑比看电视时更活跃
【点评】春梦的结局是难以预料的。
  
32.80%的美国人最喜欢蓝色
【点评】结论:只有不到20%的美国人是色盲。
  
33.在这个星球上鸡比人多
【点评】中国男女比例是120:100,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没有光棍的抱怨。
  
34.大拇指的指甲长得最慢,中指的指甲长得最快
【点评】那是因为人们惯于辱骂,而鲜见赞赏。
  
35.在美国华盛顿电话比人还多
【点评】原来,美国的官也配N部电话。
  
36.48个最贫困的国家其资产总和还比不上全球最富有的三大家族
【点评】反过来,那就是马克思梦想的社会。
  
37.万宝路香烟公司的第一任老总死于肺癌
【点评】伟哥的第一人老总应该死于什么呢?
  
38.聪明人的头发中含有更多的锌和铜
【点评】嗯哼,下雨的时候头发会变绿。
  
39.世界上最年轻的父母是1910年一对中国的小孩,分别8岁和9岁
【点评】原来,还可以这么讲一个变态故事。
  
40.出生时,我们的眼睛多大,现在还是多大。但是鼻子和耳朵一直都在长
【点评】是啊,要是小JJ也像鼻子就好了。无怪乎蜡笔小新吟唱过:大象,大象,你的鼻子怎么那么长。
  
41.睡觉时耗费的热量比看电视时还要多
【点评】这就是为什么夫妻会抢电视,但是抢完了还睡一起。
  
42.人不睡觉大约10天就会死亡
【点评】第一个接受实验的是谁?
  
43.切洋葱时嚼口香糖就不会流泪
【点评】鼻泪管堵塞的话,嚼窝窝头都没用。
  
43.蒙娜丽莎没有眉毛
【点评】杰克逊没有鼻子。
  
44.如果月亮正好在头顶上方,那么你的体重会稍微的减少
【点评】我说北欧姑娘怎么那么动人。
  
45.发明了电话的亚历山大.贝尔从未给他的母亲或妻子打过电话,因为她们都失聪了
【点评】我还以为是因为她们太唠叨了。
 
47.”I am.”是英语中最短的完整句
【点评】“I c”呢?
  
48.如同指纹,每个人的舌纹都不同
【点评】如同视网膜,如同牙齿,如同DNA,如同屁股的纹路。
  
49.”bookkeeper”是英语中唯一一个连续3次重复字母的单词
【点评】设计这词人明显是个结巴。
  
50.惯用右手的人们平均比惯用左手的人们寿命长9年
【点评】如果左手们都当了设计师,50%的右手们活不过20岁。
  
51.”The quick brown fox jumps over the lazy dog”用到了英语中所有的字母
【点评】所有的打字机修理工都知道这事。
  
52.如果所有的中国人排成一线从你面前走过,由于过高的出生率,这条线将永远没有尽头
【点评】所以,中国人民开始买车了。
  
53.在中国使用英语的人比美国还多
【点评】难怪托福是笔好生意。
  
54.人体每平方英寸的皮肤包含有20英尺长的血管
【点评】装修公司应该看看这句话。
  
55.人平均每天使用洗手间6次
【点评】在北京无水小便槽上面的广告证明,这个数字是100。
  
56.婴儿出生时有300块骨骼,成人后只有206块
【点评】不对吧?上面才说玛丽莲梦露有208块。
  
57.胡须是生长速度最快的人体毛发。如果一名男性从不修容,终其一生他将蓄出30英尺长的胡须
【点评】所以,中国人挑中医,都选胡子超过25英尺的。
  
58.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根据《圣经 创世纪 1:20-22》,先有鸡
【点评】我觉得,应该只有鸡才知道答案。
  
59.仍在使用的最长的地名是:Taumatawhakatangihangaoauauotameteaturi-
  Pukakpikimaungahoronukupokaiwhenuakitanatahu,那是新西兰的一处丘陵
【点评】曼谷的泰文全名不知道是多少个字母?
  
60.如果你早上7点乘坐飞机离开东京,那么当你到达檀香山的时候,时间是昨天下午4点半
【点评】所以,一般航空公司都买双程票。
  
61.澳大利亚帕凯斯天文台的科学家们曾以为他们接收到了来自地外文明的电波,经过调查 ,发现那道电波其实来自天文台里的一个微波炉
【点评】明白了,所谓“文明”,就是一台微波炉。我家有格兰仕文明,海尔文明,LG文明。。。
  
62.戴耳塞一小时,耳朵里的细菌数量将是原来的700倍
【点评】原来,音乐真的是垃圾。。。。。。
  
63.一个French kiss可以交换超过40000个寄生虫和250种细菌
【点评】爱情的风险很高。
  
64.男性较女性视力好,女性较男性听力好
【点评】所以可以在老婆面前直视美女,但万万不可背着老婆和情人耳语。
  
65.可口可乐最初是绿色的
【点评】绿色的止咳糖浆更有说服力。
  
66.世界上最常见的名字是:穆罕默德
【点评】那么,被误抓的机会岂非很大?
  
67.如果不把”north”和”south”算在内,在英语中,七大州的首尾字母都相同
【点评】太震惊了!难怪世界各地都用交流电(AC)。
  
68.平均每个美国人有两张信用卡
【点评】刷爆了一张总还有一张。
  
69.”typewriter”是用QWERTY键盘的单排按键所能够写出的最长英文单词
【点评】这,就是命中注定啊!
  
70.失明的女性是男性的两倍
【点评】原因是男人普遍活不过女人。
  
71.人不会因为屏息而死
【点评】只会时光终止,kiss you till the end of time.
  
72.当你打喷嚏的时候,你的心脏会停止跳动约1毫秒
【点评】那么,打嗝是否能促进心脏复苏呢?
  
73.猪无法看到天空
【点评】猪不侧卧?
  
74.”Sixth sick sheik’s sixth sheep’s sick”是英语中最绕口的绕口令
【点评】远远不如我们的“施氏誓食十狮”牛。
  
75.过于剧烈的喷嚏会震裂肋骨,而试图憋住喷嚏将使颈部或者颅内的血管破裂从而致命
【点评】某些时候,打出喷嚏之后,有的人宁愿去死。
  
76.扑克牌中每个花色的K都代表着历史上的伟大君王:黑桃是大卫王,梅花是亚历山大大帝,红桃是查理大帝,方块是凯撒大帝
【点评】我们的两筒代表眼镜,八筒代表猪奶,有趣得多。
  
77.111,111,111 x 111,111,111 = 12,345,678,987,654,321
【点评】知道为什么计算器上有开平方的功能了吧?无聊的人真多。
  
78.当你看到一尊骑士的雕像,如果马是四脚腾空的,那么此人战死沙场
【点评】是因为支柱如同冰糖葫芦签子吗?

79.同上,如果马的一只前脚抬起,那么此人因在战斗中负重伤而牺牲
【点评】嗯,一只脚金鸡独立的话,说明伤的真的很重。
  
80.同上,如果马的四脚皆着地,那么此人死于自然原因
【点评】那如果马倒立呢?神仙?妖怪?
  
81.蜂蜜不会变质
【点评】没来过中国吧?
  
82.鳄鱼无法伸出它的舌头
【点评】那是因为它怕被人戳眼睛。
  
83.蜗牛一觉可以睡上3年
【点评】谁给丫做的脑电图?
  
84.所有的北极熊都是左撇子
【点评】这就回答了50题中那些左撇子投胎去了哪里。
  
85.1987年,美国航空公司在向头等舱提供的每份沙拉中,减少1颗橄榄,从而节省了40000 美元
【点评】我国短途航班根本不提供食品,为什么还亏损呢?
  
86.蝴蝶的味觉器官在它们的脚上
【点评】如果折断了蝴蝶的腿,它们就不会采花蜜了。
  
87.大象跳不起来
【点评】大胖子都这样。
  
88.在过去的4000年里,没有新的动物被驯养
【点评】来自《钢铁、细菌和枪炮》
  
89.一般来说,人们害怕蜘蛛胜过死亡
【点评】因为他们当时都在高楼阳台上擦玻璃,不算数的。
  
90.”assassination”和”bump”这两个词是莎士比亚创造的
【点评】历史真相大白:莎士比亚的真实身份是个杀手,常常用碰撞的方法残暴地干掉对手。

2008年5月16日星期五

就像是麦子

现在,是时候读一读海子的诗了。

《五月的麦地》
海子

全世界的兄弟们
要在麦地里拥抱
东方 南方 北方和西方
麦地里的四兄弟 好兄弟
回顾往昔
背诵各自的诗歌
要在麦地里拥抱
有时我孤独一人坐下
在五月的麦地 梦想众兄弟
看到家乡的卵石滚满了河
黄昏常存弧形的天空
让大地上布满哀伤的村庄
有时我孤独一人坐在麦地里为众兄弟背诵中国诗歌

《黎明》之一
海子

我把天空和大地打扫干干净净
归还一个陌不相识的人
我寂寞地等, 我阴沉地等
二月的雪, 二月的雨

泉水白白流淌
花朵为谁开放
永远是这样美丽负伤的麦子
吐着芳香, 站在山岗上

荒凉大地承受着荒凉天空的雷霆
圣书上卷是我的翅膀, 无比明亮
有时象一个阴沉沉的今天
圣书下卷肮脏而欢乐
当然也是我受伤的翅膀
荒凉大地承受着更加荒凉的天空

我空空荡荡的大地和天空
是上卷和下卷合成一本
的圣书, 是我重又劈开的肢体
流着雨雪、泪水在二月

刘墉:别让地震毁了你

 我生长在多地震的台湾,经历过许多惊心动魄的场面,2004年南亚海啸大地震时,我又正好在泰国曼谷,加上连续两次在日本旅游时遇到地震,我自己又住在台北的高楼上,所以对地震特别注意,常看这方面的书,并向专家请教。

  知道四川大地震,我立刻上网查看最新的情况,出来的消息虽然不多,却看到一位学生在成都宿舍里以手机拍的片段,只见画面中的学生躲在桌子下,房子在摇,不断有东西掉落,拍摄者像是记者般报导。我一方面佩服这学生的胆识,为地震现场情况留下纪录,一方面觉得大陆可能有不少朋友不知如何面对地震,有些话我不能不说。

  一、首先我要讲,那躲在桌子底下的同学,可能做得对,也可能很不对。如同「大乱下乡、小乱进城」,小地震时躲在桌子底下确实可以避免被上面掉下的东西砸到,但是碰上大地震,那些躲在桌下、床下和柜子里的人往往是最先被压到的。由台湾九二一大地震的经验可以知道,当车库中躲在车子里的人被压死时,同时躲在车与车之间的人可能没事;躲在桌子下面被压死,蹲在钢琴旁边的可能活命。因为碰上大地震,屋顶和梁垮下来的时候,屋里那些结实的东西可能撑住,留下下面一小块活命的空间。至于躲在桌下床下的,则可能被桌子和床架压到。

  当然你可以说小地震就没问题,只是请问,你怎能事先知道那是大震还是小震?所以管他大小,最好挑上面没有大的危险物(譬如吊灯、会垮的书架、高处的电视),而且旁边有特别结实的东西的旁边。我甚至建议你平常就要心中有个谱:房间里什么东西最结实。
  
  二、如果你住楼房,请别以为低楼层最安全,要知道常常大地震时整层不见的会是低楼层。由九二一大地震可以知道有时下面的人全死了,高楼层却没事。甚至整座高楼斜斜倒下去,像积木一样,只要里面的人抱紧柱子,别被摇飞到窗外,常常都能没事。

  所以如果地震时你在高楼层,与其跑楼梯被摔死、撞伤,或乘电梯被困,不如留在原地找好躲避处。就算你在低楼层,除非能在第一时间跑到外面空旷的地方,千万别跑出来站在楼旁边,以免被上面落下的东西或玻璃伤到。你想想!地震时高楼的玻璃窗能不碎吗?那一片片落下来,像刀子,可不可怕?

  所以如果能跑,要跑得远,而且跑到空地。我看到这次四川大地震网上的图片,一堆学生在四边大楼间的天井站着,请问,这样安全吗?
  
  三、为了不害人也不被害,如果你重新装修房子,有RC(钢筋水泥)墙,千万别乱拆,因为那墙可能在建筑时计算好,是承力的。而且当一大栋楼,有些RC墙拆了,有些没拆,地震摇动时,造成力的不均,特别危险。甚至买房子都要注意,是不是某一方向的墙比另一方向多得多。举例来说,东西走向的墙特多、南北走向特少的房子,地震时朝东西方向摇,很结实,是走运。但是换作南北方向摇,一堵堵墙,像「骨牌」,特别容易垮。这也是学校教室因为往往固定两面开窗,另两面是隔墙。地震时容易倒的原因之一。
  
  四、如果你不得不拆RC墙,千万别用锤子硬砸的方法,最好用特殊的电锯。因为硬砸的过程中固然拆的是墙,却极可能伤到梁柱,何况墙上的钢筋与柱是连接的,别以为梁伤了一点没大关系。你试试:一支好好的铅笔,你折弯它,能弯几度?但是当你在上面用小刀,先切个小口,是不是没弯几度,就由小口的地方断裂?知道这一点,以后有人重新装修,你最好了解一下。这有关你的身家性命,不能不注意,而且小区应有管理委员会,由管委会出面关心。既要有住户规则,也要有执法效率。
  
  五、当你买山坡上的房子,千万注意是「顺向坡」还是「逆向坡」。非但要选「逆向坡」,而且得注意建商的用词。他们可能会夸夸而言,甚至主动抬出专家教授,说「不能在正顺向坡建房子,因为容易滑坡坍坊」,接着讲「据这些专家深入调查,此屋建地不在正顺向坡上。」专家说的没错啊!如同有人说:「我没把他杀死(只是把他杀伤)」。「我没把他扔河里(只是把他扔在山沟中)」。当他说不在「正顺向坡」,就表示在「正逆向坡」吗?抑或只是偏离正顺向坡一点点?
  
  六、了解地震的摇动与甩动力

  地震的力量很妙,我曾听大地震时在高楼的朋友说,他看对面的大楼,一下子看见,一下子不见了。这是因为对面大楼可能正摇向左,他自己的大楼摇向右。

  你也千万别以为地震时的建筑,好像你拿个大盒子在桌面摇。地震时不但左右摇,还会上下摇,前一波与后一波又会造成扭动。你可以试试,手上拿个软的长尺,尺的一端指向天,前后摇,那尺是不是不但前后动,而且扭,扭成S形?甚至发出嗡嗡的声音?那波与波的碰撞还可能造成某一楼层扭力特别大(所以也不一定高楼层就绝对安全)。我相信,如果用高速度摄影机拍摄大地震时高楼的瞬间画面,那楼不会是直的,而是呈「S」形弯曲的,你也由此可知,大楼的建材平常看来很硬,其实还有一定的韧度,正因此,才能经得起地震。只是如果建筑时,钢筋太细太疏,一圈一圈的「箍筋」又距离远,或没「勾好绑牢」的时候,就危险了。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将一把筷子用绳子每隔一公分绑一圈,跟每隔五公分绑一圈,以及绑紧绑松之间,在折的时候,会有什么不同?知道了这一点,小心建筑工人!他们可以不减料,却偷了工,你自己有一天监工、作工,也要凭良心,绑好了、勾紧了,别害死人。
  
  七、如果你要在楼顶加建,就算当地的建筑法规允许,住户也同意,你还是得请专家评估大楼的结构与当初的设计。我知道台北有个小区中许多一样的大楼,经过九二一大地震,其中一栋裂得最严重,那栋楼最大的不同是楼顶人家加建了两层。想想,如果地震再大些,那栋楼垮了,压死许多人,是谁的错?这事我过去在作品中曾经再三提到,只是读者不一定注意。我现在要再说一次说:事关一整栋大楼住户身家性命,不能不小心。
  
  以上只是把一时想到的列出来,我毕竟不是专家,只能凭我的认知提供参考,不能负责,大家还是得听专家的指导,也盼望「方家」上来指正。

  还有,我在过去的书里也曾叮嘱大楼住户小心安全梯的门,一定要关。千万不可图方便、贪凉快而不关,造成失火时的烟囱效应,害死许多人。想想,你买钢筋水泥的建筑是为什么?你装安全门的目的是什么?可别让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可别让死板不实用的教育,和自私自利、各扫门前雪的心态害了一群人、甚至害了整个国家。

  对不起!我是这样的个性,如鲠在喉,不得不说这一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