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10日星期二

[电影]Final Destination死神来了


《死神来了》我看了前两部。
  
  要推荐的是第一部:一个男孩预知了飞机失事的过程而在事故发生前救下了七个人,然而死亡名单是注定的,男孩不甘坐以待毙,企图破解死神夺命的模式,拯救自己和其他人。
  
  故事简单却拍得扣人心弦。死神温文儒雅,在隐蔽处大玩技巧性招式。尤其是第一个人的死法,带着玄邪可又符合情理。而死神的技术性也衬托出与之对抗的男孩的胆识和智慧。除此之外,我们还能明显看到了影片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习惯所存在的隐患大敲警钟。用水、用电、开车、过马路、烧水的方式、倒酒的细节、甚至抹布放置的习惯……与其说电影是在宣言宿命论,“阎王要你三更死,不会留你到五更”,倒不如说它是在提醒我们“大难不死”未必“有后福”,因为任何一处生活细节上的疏漏都可能让你丧命。
  
  电影的收尾也很刺激。死神并没有因为人的一次成功躲避而放弃追杀,预示着我们一生都应该对生活留心,才能让生命持久延续。
  
  2
  人们常说,续篇往往不及首集。在第二部中,死神逆转了杀人顺序,新的死亡名单与旧的丧命者发生的事故息息相关,是第一部的人与命运抗争影响了第二部的人的命运,应该说创作思路是好的。但在这一部里面,死神的品味大大降低。除了夺命手法毫无悬念总能让观众提前猜中,其死亡场面的恶心也叫人“相当”反胃,并且以恶心镜头来体现恐怖的方法未免俗套,这种“恐怖”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在第一部中与死神斗智斗勇的男孩到了第二部时却早已死亡了,并且死亡原因的交代也模糊不清。而另一个在前集中存活下来的女孩也终在第二部末尾丧命。前集死亡名单上的人最后全军覆没,霸道的死神竟是斗不垮的,我们在前一部看见的一丝希望在第二部被冷漠的掐灭了。
  
  而所谓的“重生”,其实不过是顺从命运的安排。女主角的预知里已经有女医生会来将她从死亡边缘拯救回来,她并没有改变死神的计划,相反是一味去应验预知,跟着设定的模式走。她的“死后重生”看起来更像死神的一个恶作剧而已。
  
  影片还让逃生梯和安全气囊也出来充当谋命工具,为救人而发明的设施被反作用化。如此极致地表现死神不可躲避的手段让观众我除了失望泄气,无言以对。死神堕落了,缺了耐性,失了风度,丢了品味。
  
  3
  
  据悉,06年刚新推出了《死神来了》第三部。尽管听说其口碑不是很好,可仍然对它有所期待。
  
  在前两部既爆过飞机又撞过汽车后,死亡模式正序也试了,倒序也玩了,我们是不是可以帮它预想一下:死神3就来个火车脱轨,然后跳跃顺序死人;死神4再来轮船沉海,至于“死序”,要不就从名单两头并进,向中间夹击吧。
  
  落入俗套不要紧,能俗出个大雅就能获得“重生”。
老话说得好“阎王判你三更死,不得留人到五更”,中国叫阎王,外国叫死神。这是一部和死神作对的影片。一帮学生准备坐飞机去法国旅游,一个男孩突然预感飞机要出事,于是死活不上飞机,害得他的一些同学和老师也没走成。正当大家抱怨他发神经耽误了行程,飞机真的失事了,机上的人无一幸免。这几个人虽然逃过了一劫,但死神并没有打算放过他们,男孩虽然每每在死神到来之前都有预感,但是还是不能挽救其他人,幸存的人中又有几个死于意外,即使到六个月后大家以为已经逃过这一劫,正在巴黎街头度假,意外又发生了。这个片子是个系列,这只是这个系列中的第一部,据说这个有预感的男孩最终也没能避免出意外。
  
  片子中每当要出事的时候,总是有美国乡村歌手约翰丹佛的《Rocky Mountain High》这首歌在放,而约翰丹佛恰恰是在一场飞机失事中丧生的,相信看完这部片子后再听到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时应该会有别样的感受。
  
  我觉得这个片子有被迫害妄想狂的不能看,看完了这种病肯定会加重。一般人看完了还是有好处的,最起码能让你重视生活中的安全细节,因为意外的发生往往是从一些细节开始的,比如在浴室滑到,刀子放得不是地方,漏电,漏煤气,车祸等等。象我这种做饭经常把锅煮干的也很危险。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