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本市场的崛起,不仅给国内交易市场带来活力,也让远邦近邻的各大交易所嗅到了机遇的味道。
在上周六举行的2007金融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中国PE高峰会上,来自德意志交易集团、伦敦证券交易所、欧洲证券交易所、纽约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公司、香港交易所、新加坡交易所,以及东京证券交易所等国际八大著名证交所代表人济济一堂。他们显然已将彼此视为竞争对手,为吸引中国企业到各自的组织融资、上市,唱了一出“对台戏”。
宣传与中国的渊源是必修课之一。伦交所亚太地区总裁祝晓健说:“我们伦敦交易所的口号,就是跟中国公司一块成长,做合作伙伴。已经有74家中国的公司在伦敦上市,其中在AIM板(高增长板)上市的有54家。”
纽交所亚太区执行董事杨戈无不自豪地声称“我们从92年开始就积极地支持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进程,支持中国企业的海外上市”。
纳斯达克中国首席代表徐光勋更是慷慨表示,“只要中国公司有要求,我们肯定有求必应”,让昨日论坛的竞争陡然升级。
即使是目前只有一家中国公司挂牌上市的德意志交易所,其执行董事莱纳?李斯也表示“我们从四年前就开始与中国的公司密切接触”。
夸赞自己的规模,资本流动性、融资的效果,也是一张王牌。纽交所杨戈介绍说,“纽交所从规模上来讲,是全世界最大的交易所,上市公司有2500多家,市场总值的规模是24万亿美元。去年每天的平均交易金额2006年是872亿美元,流动性非常好。”
来自东交所新上市推广部的针生正则也不忘例举数字:“我们东交市场平均每天有2兆7千亿日元的交易额,是流动性最高的市场,在企业上市以后还可以非常顺利地进行资金筹措。”
此外,为了展示各自的“独家优势”,各大交易所代表人还纷纷使出“独门秘笈”。
已经被纽交所合并的欧交所中国区总裁潘康毫不讳言的说,“虽然已被纽交所合并,欧交所还是不受萨班斯法约束的,在欧交所上市的公司也不受萨班斯法的约束。”,以此作为自己的竞争优势之一。
港交所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任光明介绍说,目前香港交易所是各家境外交易所唯一在北京设立代表处的,“与各家境外的交易所比较,香港是中国人自己的地方,香港交易所也是中国自己的”。
德交所则针对中小企业的心理,打出了成本低、手续少的口号。莱纳·李斯把德国与美国作了比较:“美国的市场监管非常严格,手续比欧洲繁琐得多。在欧洲和德意志交易所上市,却可以带来很多便利。”他还与在伦敦上市的成本进行了比较:“在伦敦上市所需成本可以占到公司上市收益的12%,但是在法兰克福的德意志交易所的上市只有9%左右。”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